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去年深圳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5平方公里
作者: 时间:2019-01-15 09:15:09 浏览:次
日前,记者从深圳市海绵办获悉,自2016年深圳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包括万科云城、香蜜公园等大批海绵城市项目在不断充实着深圳市海绵城市项目库,2018年度,经专家认定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939个,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521个。
海绵建设规划具备深圳特色
海绵城市不同于传统的市政工程,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发展方式,需要建立管控机制予以长效保障。
2016年,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作为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纲,针对深圳发展速度快、建设强度高、城镇化率高的城市建设特点,以及地貌复杂、雨源型河流数量众多等自然特征,进行了尝试和突破。包括完成了25项三级海绵规划,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全行业、全类型、全流程”的管控流程,保障全市工作有序推进;修订了7项地方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部门职责、任务分工、工作组织、工作考核考评等,印发了8项制度文件;出台指引,与城市更新、治水提质等当前热点融合实施。同时,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建立了指标体系,利用规划的水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强化空间管控,保障生态优先、蓝绿融合,将水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作为生态控制线优化和调整的底线,支撑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创新运用了模型辅助指标本地化分析技术、GIS辅助海绵空间格局分析技术、海绵措施综合布局的分析技术,并在技术的支撑下,构建海绵城市规划管控机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做法及模式。
2017年4月,深圳市获得了“2016年度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第一名。该规划也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海绵城市项目全市开花
规划实施两年来,深圳市系统性在全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明确了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资金保障、激励政策等内容,特别是建立了涵盖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城市水系等1800多个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深圳市总体规划、法定图则、单元更新规划等相关法定规划也逐步纳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比如规划提出的海绵空间格局、水生态敏感区划定、核心指标全面纳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编)等。
同时,规划结合深圳市现有管控机制,提出将核心指标纳入深圳市规划建设管控流程,特别是“一书两证”中的具体实施路径,已成为推动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深圳市正在不断充实海绵城市项目库,2017和2018两年,专家认定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1361个,新增海绵城市面积达104平方公里,其中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719个。
摘自 《晶报》 2019.01.11 记者 邓媛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zz.org.cn/jsyw/10281.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