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优化审批流程 提升服务效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进优化营商环境“30条”落实落地
我省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30条”中,有两条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实施,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与“优化用水用气报装服务”。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近年来,全省住建系统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大幅度压缩,审批效能大幅提高,为企业节约了投资时间和投资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下一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加强组织领导,牢牢把握“30条”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加大宣传督导力度,加快堵点难点问题攻坚突破,确保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为争创我省营商环境建设新优势作出更大贡献。
提高效能
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
我省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30条”要求,今年,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翼”城市市区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达到“80、60、40”的改革目标,即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
“目前宜昌已实现‘88、33、21’的目标,我们将按照‘30条’部署,进一步压减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市制定了9类项目流程图,将46项相互串联审批事项优化调整为23项主线审批事项(串联计算时间)、23项并联审批(与主线审批并行开展);提交资料由原来的242项简化至127项,压缩率48%。
去年6月,我省基本建成上接国家、下通市州的省级审批监管系统,并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让项目“进一个门、跑一个窗、上一个网”。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165个项目实现在线审批。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全省已基本实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事项精减至75项以内,审批时限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今年将采取更加精细精准和差异化的改革措施,打通与各部门审批系统融合的堵点,进一步优化审批、监管和验收等工作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力争在“一主两翼”城市市区率先实现“80、60、40”的改革目标,支持其他地区参照学习,深入推进提速增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门槛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武汉市天然气公司使用通用设计图及“套餐价”,个体餐饮、茶楼等小微工商企业,从申请安装到通气,现场踏勘的当天即可同时设计、签订合同,原来需要5个工作日完成的事项,被缩短到1个工作日。
“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方案设计、合同签约,所有环节都是在线完成,全程没跑路。”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经理涂永兵介绍,3月26日正式复工后,黄陂华润燃气第一时间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避免了企业来回奔波。
记者从武汉燃气热力管理办公室获悉,针对燃气报装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该办今年将持续推进“四办”改革,督导燃气企业实施并联审批、工作前置、互联服务,进一步减少报装资料,提升服务效率,缩短报装时间。
据介绍,武汉市工商企业用户用气报装办理环节将由受理报装、现场踏勘设计、签订合同、工程施工验收通气4个流程,进一步压减为用户申请、通气2个流程;办理资料由申请资料、技术基础资料和供气场所证明3项,精减为申请资料、技术资料2项;办理时限由8天至40天减少为4天至25天。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将进一步精减用水用气申请报装材料,压缩办理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在武汉先行先试,逐步推广至全省,覆盖更多企业用户。“把难题留给自己,给企业提供方便,流程优化、时间压缩是基础,还要注重当好‘店小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摘自 《湖北日报》 2020.05.25 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余瑞 范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