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山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
- 《2025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2024年第27号令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2024年第27号令
-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公路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许可决定的公告
-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柜(屏)工程技术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奋楫扬帆新征程——“中国建造”品牌发展观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建筑业在改革中转型突破,重塑发展生态,找寻确定性增长空间,“蝶变”带来的“阵痛”如影随形。
对于行业企业而言,这一年,从未如此迷茫,从未如此坚定梦想,更从未如此充满希望。迷茫,是因为旧发展模式彻底终结,新发展生态尚在孕育;坚定,是因为国家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前所未有;希望,是因为未来发展道路从未如此清晰。
年终岁末,承前启后,回望建筑业转型历程,探索未来发展趋势,找准确定性发展方向路径,有益于行业企业把握当下、走好前路。
“好房子”建设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承担两个支柱产业,一个是建筑业,一个是房地产业。把两根柱子稳住,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会议将“好房子”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原点”和“起点”,勾画了“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城乡发展美好蓝图。好房子是人民群众“安居”的基点,是推动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的“起点”。从建筑业角度看,这一方面指引建设者,要用全局思维看待行业改革发展,要将行业企业的发展放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大局中系统思考;另一方面对建筑业持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表达了更高期待。
建设好房子、打造“高品质建筑产品”,要求建筑业加快改革步伐,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三化融合”,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化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零碳建筑、被动房、低能耗住宅,将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以工业化方式重新组织建筑业,是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方式,对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化是结果,工业化是现实路径,数字化是工具和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建筑产业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集中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项目级,全面实现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化;二是企业级,全面推广ERP(企业资源计划),打通层级和系统,创造价值;三是企业级数字中台,把企业的海量大数据通过科技赋能,创造价值。
未来,建筑业须从三方面入手,加快融入住房和城乡建设大局:一是推动市场模式深层次改革,加快EPC(工程总承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快速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化、低碳化变革,把握“装配化+”即装配化+EPC、+BIM、+超低能耗的绿色化发展逻辑主脉络;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将城市建设作为数字产业化最大场景,突出以CIM(城市信息模型)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
发展智能建造,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突破发展瓶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遴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为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如何从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高度认识智能建造,以建造好房子为目标发展智能建造,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广智能建造,加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是各方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好房子建设,必须延伸至建筑全生命周期,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是题中应有之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而目前大中城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超过10%。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短板和挑战,如产业技术、产品及市场创新不足,制约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产业政策不完善,供应链尚未打通,阻碍了企业生存和规模化发展;缺少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系统研究,致使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行业景气度不高等,需要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投资方、承建方等共同关注和面对。
“一带一路”与中国建造品牌“走出去”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而热烈的响应,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亮点纷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心联通”持续深入,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主力军,中国建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名扬海外、强势确立的中国品牌。中国建造依托我国强大的建筑业发展优势和基础,在“一带一路”沿线大显威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自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建筑企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深度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上天、巡地、跨海,支撑“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解决众多复杂的技术难题,助推各国经济发展,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走出去”的层次、水平和效益明显提升。随着“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越来越闪亮,我国建筑业“走出去”范围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为主发展到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由亚非拓展到全球主要国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建筑业“走出去”、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包括出台相关政策、举办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召开建设标准“走出去”调研座谈会等。未来,一方面,在各方积极推动下,建筑业“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中国建造品牌将不断擦亮。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建造要从“业务全球化”迈向“品牌全球化”,成为添彩美好世界的重要力量,必须正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一是以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共拓中国建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当前,建筑企业出海发展、海外投资,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中国建设标准“走不出去”受制于人、话语权缺失等,推动中国建设标准“走出去”,加强标准国际化协同推进力度,构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标准互认合作机制,深化与有关国家在共同关注领域的标准体系对接兼容;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做好中国建设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依托我国海外援建工程项目,加大中国建设标准以及在海外工程应用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建设标准海外工程应用典范,不断提高中国建设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是必由之路。
二是对接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理念,做好海外工程风险应对与防范。如今,国际工程市场体量呈下降态势,且市场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普遍性、偶然性、复杂性、可变性、多样性的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对我国企业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应对风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是建筑企业“走出去”要发挥各自优势,“抱团出海”,形成央企牵头、民企抱团、产业链分工布局的态势,可以在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同时,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共赢。
“光储充泵”一体化与城乡建筑绿色能源变革
作为城市能耗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建筑肩负着节能降碳的重任。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比重高达51.3%,居所有行业之首,其中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34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比重28%,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5亿吨,约占21%。对于建筑运行产生的碳排放,减碳的关键在于以生产生活全面电气化替代非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基于此,在建筑上布置“光储充泵”一体化系统,成为推动绿色建筑能源变革、实现节能减碳的关键。
“光储充泵”一体化,“光”指的是光伏发电系统,“储”指的是储能设备,“充”指的是充电桩,“泵”指的是热泵。“光储充泵”一体化是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于一体的新技术,具备经济、生态、科技等多维价值,是推动从“低碳”向“零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对于建筑而言,采用“光储充泵”一体化系统,可实现三方面变革:一是建筑用电方式转变为“供给导向—需求响应”的用电模式;二是发展建筑内部蓄电系统,通过热泵与光伏储能,电力供给量大于用电需求时蓄电,而电力供给量小于电力需求量时则由蓄电池发电,满足电力的不足;三是利用电动汽车储电能力,将电动汽车充电桩与热泵、建筑配电系统有机整合实现动态平衡,以灵活满足建筑用电需求。
作为绿色经济的新探索,我国“光储充泵”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增量提速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行业企业加快“光储充泵”一体化产业布局,一大批新技术取得新突破。而随着光伏、储能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光储充泵”一体化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将覆盖工商业、公共事业、家庭住宅三大领域。
总体来看,我国“光储充泵”一体化仍处于发展初期,当前,如何进一步完善“光储充泵”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光储充泵”一体化发展新趋势、廓清“光储充泵”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光储充泵”一体化典型经验做法的引领示范作用,是发挥“光储充泵”一体化优势、建设零碳建筑、打造人民满意的好房子的关键。
回首波澜壮阔处,奋楫扬帆新征程。面对新征程,如何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为核心主题,更好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擦亮“中国建造”品牌,需要全行业深入研讨、凝聚智慧、勇毅笃行。行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自觉担当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使命责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据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 上一篇:多重政策推进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 下一篇:“12345”驱动工程建设管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