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上海金融国资开放重组“走出去”
7月11日,美国史带国际有限公司和总部在上海的中国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沪举行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史带国际向大众保险进行战略投资宣告完成。这也标志着作为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一部分的金融企业开放性重组迈出了坚实一步。
走出去重组,还是“被重组”
就在5月份,上海两家向来只在本地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上海农商银行和上海长江养老险公司都首次选择了走出上海。农商行在浙江嘉善开设了第一家异地支行,而长江养老险则在武汉设立了中南区中心,把养老金管理业务拓展到了华中和华南。
相比较而言,已经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座重点城市设立了35家直属分行、655个营业部的浦发银行,在宁波、南京、杭州、天津、成都、深圳、北京开设了分行的上海银行,以及覆盖了除西藏之外大陆地区所有省份的太保集团,他们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大更远。
不过,此次长江养老险“走出去”主要是以管理技术输出为特征,而管理技术具备竞争力的背后则是紧紧依托了上海这个金融要素市场齐备的金融中心。
上海市属的金融机构还主动给自己加压。今年初,市属金融机构与市政府签订了三年行动计划责任书。考虑到政策性保险的特殊性,安信农保原本并不在市政府的名单内。然而,安信农保的管理层认为,许多量化的指标看起来是压力,却也可以转化成发展的动力,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于是,公司设定了在2013年达成保费收入9亿元的目标,主动请缨参加签约。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市属金融机构的精气神大不相同。国务院19号文明确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培育一批本地骨干金融企业也是题中之义。在去年的有关会议上,市有关领导提出,市属金融机构要敢于走出去重组,安于现状只会“被重组”。
多渠道补充资本,迅速成长
企业要快速成长,没有资本不行,及时补充资本对于金融企业尤为重要。
上海正在推动有条件的金融企业上市,如国泰君安和上海银行等,通过一参一控整改、化解不良资产等,扫除主要上市障碍。
另外一方面,对已经在境内上市的企业,则积极探索和推进境外上市。如太保2007年12月A股上市之后,于2009年12月H股在港发行上市,募集资金约240亿港元。除了上市渠道外,通过增资扩股或其他债务融资手段等市场化方式,拓展资金补充渠道,也是上海金融企业增强“内功”的主要招式。如国际集团先后发行两期中期票据,募集资金70亿元,改善了债务结构,降低了资金成本。浦发银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98亿元,上海银行2010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7亿元,农商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81亿元,东方证券2010年发行次级债27亿元,等等。
在扩充资本金的同时,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的策略,让上海的金融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战略发展空间。比如浦发银行向中移动定向增发398亿元,还为加强金融与产业合作,打造“移动金融”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适应市场,提高国际化程度
通过海外上市、收购、新设等方式,上海的金融机构不仅走向全国,还走向境外,加快集团化、国际化的步伐。
海通证券2009年成功收购香港大福证券后,目前正研究在香港上市问题。四家市属证券公司已经全部在香港拥有子公司,其中三家为上市公司。华安基金、东方证券旗下的汇添富等公司也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浦发银行香港代表处近期获准升格为香港分行,不日将正式挂牌。这些都为市属金融企业发展国际业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