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彩云之南 白衣飘飘 ——上海援滇系列报道之一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知青支边,到沪滇结为对口帮扶,大批上海干部、青年通过在云南的生活和工作,锻炼成长起来。他们努力按照市委书记俞正声对沪滇对口帮扶工作提出的“感谢云南、协助云南、支持云南”的要求,用实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沪滇合作佳话。
“感谢上海人民、感谢上海医疗队的医生们,是你们救了我母亲,给我们全家带来幸福,给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全国人民的关心……”韩正市长案头的万里飞鸿来自彩云之南,云南临沧双江县的普通居民石蕊饱含感激之情,叙述了上海援滇医生排除万难实施手术,为其母亲解除病痛的过程。“一袋苞谷、一篮鸡蛋、几斤土酒,是我们能用来感谢上海医生的,但我觉得远远不够,因此从网上搜寻到上海市政府的地址写下了这封信。”
朴实的话语,难抑的情感,是对上海援滇医生最好的感谢和评价。
排除万难解决罕见疾病
“即便是在如今的上海,这台手术也属较高难度,何况这里的条件相当于上海十几年前。”刚到双江县医院,一位在上海学习过的当地医生竖起大拇指,对上海医生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见到石蕊的母亲时,她已能下床走路。两年多来,她备受腰背痛的困扰,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到今年4月病情加重,出现下肢麻木、行走困难、腰部剧痛等症状。不光患者本人,家属也被折磨得非常痛苦。一次偶然的机会,石蕊听朋友说双江县人民医院常年有上海医疗队的专家坐诊,许多去求医的人都解除了多年不愈的病痛。石蕊一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前往求治。参考上级医院所做的磁共振检查,该院上海医疗队队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立国教授做出了“胸椎管内肿瘤”的诊断。
该肿瘤生长位置特殊,直径达两厘米的瘤体已经几乎占据整个椎管腔,若不及时手术,下肢必然瘫痪、终身残疾。而双江县医院硬件条件很难支撑类似手术且无此类手术先例,故建议石蕊一家去省城昆明治疗。但舟车劳顿和高昂的费用让家境贫寒的她们望而却步。看着患者和家属焦急而期盼的目光,上海医疗队伸出了援助之手。张立国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县医院开展该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和辅助材料很不够,比如显微设备还是20年前用的放大镜,但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经验,靠着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大后方的强大支撑,应能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医生们都知道,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是一个大手术,但由于县医院仅储备了两个单位的备用血,就给手术创伤范围、手术时间设置了严格的限定,这对主刀医生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阵容强大的远程会诊团,指导千里之外的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6月25日,历经三个多小时精细的手术,与脊髓粘连的肿瘤病灶成功被医生剥离并切除,脊髓未受到任何损伤。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石蕊的这封信,讲述的仅仅是上海十院援滇医疗队的一个故事。
去年4月,上海十院派出第一批5名医生赴双江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截至今年7月,已有三批16位医疗骨干来到这个国家级特困县。双江县位于北回归线上,有“太阳转身的地方”之称,因澜沧江、小黑江汇合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全县面积2165平方公里,山区占了96.2%,交通极为不便。
县城驻地勐勐镇距省会昆明755公里,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104公里,飞机只能抵达临沧,从临沧机场到双江县城虽说有国道,但路况非常差,一边是万丈悬崖,另一边则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恶劣的交通环境,以往双江县的百姓患病后通常只能去县医院。县城人民医院虽有50多年的历史,却只设立了大内、大外科,只有简易门诊,没有急诊,患者常常是直接被送往病房。虽然配备了CT,但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只会使用设备最基本的功能,很多中高级功能处于闲置状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切实提高云南同行的技术水平,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援滇的最终目的。当地医生顾正伟告诉记者,在三批上海医疗队的老师带教下,他完成了一系列高精尖的诊疗操作,如今已独立成功操作70多台手术。而且,对一些简单的手术,上海老师还是要求他学习规范的标准手法,做到精益求精。双江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首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首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首例胃癌根治术……多项双江医疗史上第一次,在上海医疗队员的指导下诞生。上海医疗队队员张海民说,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更新。在平时言传身教中,他特别注意教会当地医生通过网络、期刊、文献等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结合临床实际找到更合理的方法。
“上海医生带来的不仅是医术,也带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双江县医院副院长李会荣说,在科室设计、管理规范等方面,上海医疗队的指导让他们受益匪浅。比如双江地区因交通条件恶劣车祸损伤病例较多,因此医疗队建议专门设置骨科,作为县医院品牌特色科室来打造,经过一年多努力,不仅周边其他县区的病人也会赶到双江县医院求治,连原先傲慢的骨外伤固定器材商也一改态度,不再坚持先付款后供货的方式,变成“先供货,用多少付多少”。
上海医生感动当地百姓
上海十院医疗队的双江故事,也仅仅是上海19家三级医院云南故事的一小部分。
去年4月,上海市卫生局启动为期三年的上海19家医院对口云南19家县级医院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各医院已向云南派出三批医疗队共275人次,在当地开展门诊73905人次,急诊12581人次,义诊11833人,手术10956例,建立特色专科115个,接受进修113人。
上海白衣天使的医术医德,感动了云南老百姓、感动了云南同行,也激励着他们自身。瑞金医院的杨秋蒙,一位吃白斩鸡都不蘸酱油的典型“宅男”,在怒江州下乡途中崎岖山路上不慎滑落,膝盖隆起一大块血肿,在加压包扎仅两天后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医院,查房、会诊、讲课、指导手术……
十院的女医生周建红,远离幼小的女儿来到祖国边陲支援妇产科事业,每当双江县山区的乡村卫生院遇到危、急、重病产妇需要她来会诊时,她总是忍着严重的晕车和呕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常常是回去后连续两天不能进食……
第三人民医院驻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医疗队,在得知德钦县收治一名15月龄男婴腹腔内出血、伤情危重,当地无匹配血源储备和开展外科手术的技术实力后,立即与当地医生一起连夜赶赴德钦。可是谁都知道这段路的艰险,途中需翻越海拔5640米的雪山,当地武警部队特地派出3名经验丰富的汽车兵随同医疗队前行。一路上由于道路狭窄车辆阻塞走走停停,到距德钦80公里处又遇上塌方将公路彻底阻断,但患儿的病情不能等,上海医生郑海林一行毅然决定徒步翻越塌方地段,通知德钦救援车辆赶来接应。历尽艰险,医疗队于凌晨到达德钦县医院,经过24小时的精心救治,硬是把命悬一线的患儿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白衣飘飘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位医疗队员告诉记者,不仅是援滇医疗队,整个上海医疗系统都是云南的大后方。在他驻扎的医院,每遇到疑难或危重病例,哪怕是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沪滇之间的联络热线都会立即开启——各科顶尖专家坐镇沪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彩云之南、黄浦江畔,心与心的距离从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