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人才金港构建从对口培养到孵化助跑“金融人才生产链”

作者:chinazz    时间:2011-10-18 08:38:41    浏览:

 上海没有多少物质资源,人才就是最大的优势,真正的“第一资源”。上海的人才问题,是结构性的。比如我们要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但是缺少大量的金融、航运人才,既缺少复合型的才俊,也缺少实务型的骨干;对培养和吸引制造业人才长袖善舞,但对培育和集聚更为稀缺、紧缺的金融业人才却还不太熟悉。因此,花大力气构建“人才生产链”,尽快培养和吸纳足够的专业人才,是上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一是靠引进。要对症下药地解决外来人才的安居等问题,使他们有凤来栖,得其所哉。二是靠自己培育。这就不只是企业一家的事了,还对我们的高等教育等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计,再到实务训练,都要尽可能围绕“四个中心”的大局,适应转型的需要,尽快尽多地为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有用人才。

  光大证券衍生品部董事副总经理李升东日前给陆家嘴人才金港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就大学如何设置金融计算课程提出相关建议。在信的末尾,他说:“如果现在有学生受过良好的金融计算训练,我们将虚位以待!”

  李升东曾在华尔街工作,对金融衍生品创新和对冲基金管理很有心得。几年前,他作为海外人才被光大证券挖来上海,原以为可以在新公司一展手脚,没想到遭遇“人才瓶颈”:国内大学金融专业偏重理论培养,普遍缺少量化投资、金融计算等课程,精算人才难觅。苦于找不到团队伙伴的他,只能孤军奋战。

  李升东的寂寞与急迫,引起了陆家嘴人才金港的重视。“打破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之间的不匹配,打通‘人才生产链’,让更多金融机构能在上海觅到想要的千里马。”陆家嘴人才金港总经理张中昇表示。人才金港自2009年组建以来,一项创新工作就是与高校建立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定制化”招收和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比如,针对李升东的困惑,人才金港就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了联系,三方共同探讨开设“量化投资经理+金融软件工程”方向硕士班的可能。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课程设置阶段,一旦开班,将填补我国金融计算教育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陆家嘴人才金港已先后开设复旦大学基金管理、同济大学期货MBA、武汉大学金融信息、西安交大金融租赁、华师大人力资源心理学、南京大学保险精算、上海外贸金融投资MBA等专业硕士班,成功培养研究生537名。与一般研究生招生不同的是,这些硕士班的开设及课程设置都听取了花旗、渣打、中国人保等沪上重点金融企业的意见,并且聘请一线基金经理、高级行业分析师、心理学专家等“金融实战家”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其撰写应用型毕业论文。因此,学生往往没有毕业,就受到了市场追捧。

  为了让更多有志青年来沪施展才华,陆家嘴人才金港还搭建金融人才孵化平台,设立人才公寓,为优秀毕业生和金融企业拟用人才提供为期3—6个月的短期住宿、入住人才生活补贴和岗位实践、就业培训等服务。有了人才培养“助跑区”,企业敢于试用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年轻人减轻了求职的负担,也更加清楚企业的需求。截至目前,由人才金港提供孵化服务的1012名研究生最终全部进入金融机构就业。

  作为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创新典范,陆家嘴人才金港下一步将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继续引进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城市的教育资源,将这些城市里知名大学的课程与国内高校现有课程对接,国内大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选修国外金融科目,“人才生产链”也将进一步延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