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沪设立专项资金对口帮扶 一年千万"撑腰"民办博物馆
据《新闻晨报》报道,走进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巧遇馆长唐斯复和市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副处长郑亚正在商谈“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的事情。作为所有民营博物馆中唯一一家由个人投资的博物馆,琉璃艺术博物馆成立这5年,可以说是经历了“九死一生”。从“无处为家”到“政府支持”,唐斯复说,“我们是凤凰涅磐”。在上海,不少民办博物馆存在运行经费不稳定、目标定位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业务研究能力薄弱、开放条件不理想、在争取优惠政策方面要比全额拨款的国有博物馆更为困难等问题。为了让民办博物馆更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上海设立“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每年1000万元用于扶持为提升民办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学术研究、教育展示、开放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专业水准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以及民办博物馆就其核心功能发展提出的项目资助申请,首批惠及全市16家民办博物馆,并逐步扩大范围。
培养民办博物馆造血机能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2006年在马当路开幕,彼时叫上海琉璃工房琉璃艺术博物馆。“那个场地特别贵,而且逐年递增,近千万的场地费让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公司垮掉。最终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上海琉璃工房琉璃艺术博物馆更名为琉璃艺术博物馆,于2010年迁至在泰兴路上”。今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试点工作。针对上海民办博物馆基础业务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结合国有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上海市文物局积极申报了“上海博物馆帮扶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藏品保管提升”试点项目。郑亚说:“我们在选择上着重那些有基础的民营博物馆,进行专业培养,让它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绝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提高业务能力,培养它们的造血机能。”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基础相当薄弱,馆藏藏品没有经过专业的定名,没有明确人员管理,没有规范的藏品总账,没有良好的保存环境。于是上海博物馆的专业团队对其中古琉璃进行鉴定分析,归档所有藏品;对展厅的环境、湿度温度进行测评;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唐斯复说,有了以上这些帮扶,民营博物馆的软件设施进一步得到提升,“上海博物馆有很多西欧的琉璃、故宫有很多清代的玻璃,我们希望能让这些展品重见天日,到我们这里展出。文物局的领导说支持这个想法,甚至免掉我们的借展费,让我们的展览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购买、艺术家交换等方式。”
力挺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
目前,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没有免费对外开放,但是免费的日子并不会远,因为文物局会对民办博物馆进行资金扶持和项目补贴。
2008年以来,随着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深入与扩展,上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纪念馆自发向社会观众敞开了大门。在民办博物馆中,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艺术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南社纪念馆、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也已相继实行免费开放。6家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观众人数大幅度上升,年平均参观人次达到30万人,激发了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意愿,增强了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鼓励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上海市文物局在“上海市民办博物馆扶持资金”中专门设置“免费开放”项目补贴,对自发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扶持,免除了博物馆由于免费开放而影响日常运行经费的后顾之忧,使博物馆能树立“以人为本,观众第一”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上海市文物局通过对民办博物馆举办的精品展览和特色活动进行资金扶持,打造民办博物馆特色品牌,鼓励民办博物馆强化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意识,精心组织主题鲜明、内容科学、展品丰富的优秀展览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拓展民办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为营造“学习型社会”服务,如上海玻璃博物馆举行的“威尼尼九十周年巡回展——上海展”,以及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在积极筹备2012年赴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琉璃精品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