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2030年沪海平面上升约10厘米
作者:chinazz 时间:2011-11-18 09:01:13 浏览:次
据《新闻晨报》报道,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15日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全海域海平面上升将达到80-130毫米。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海域2030年将比2009年上升80-130毫米,同时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天津、上海、广东沿海海平面的涨幅最大,分别将达到76-145毫米,98-148毫米和83-149毫米。2050年珠江口绝对海平面将上升90-210毫米。
评估报告指出,未来海平面上升导致风暴极值水位的重现明显缩短。至2050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西岸50年一遇的极值水位将缩短为5-20年一遇。同时,海平面上升可加剧海岸低地的淹没,在现有海堤的情况下,2080年相对于2000年,黄河三角洲及渤莱沿岸、长江三角洲和江浙沿岸、珠江三角洲的可能淹没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
评估报告认为,在海平面上升预测的基础上,要合理规划沿海防潮标准,增加防潮设施的投入,到2030年千年一遇标准的海堤提高至沿海海堤总长度的10%,百年一遇增至40%,五十年一遇增至50%。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zz.org.cn/jsyw/2446.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