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首个国家级文化贸易基地依托外高桥保税区助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上周五,国内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上海揭牌,标志着文化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从此有了更为便利的渠道。文贸基地前身为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于2007年9月28日运营,是国内第一家以“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模式运营的文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基地已聚集近80家文化龙头骨干企业,注册资本近9亿元。
如今,平台升级为国家级基地,未来文化与贸易牵手又会擦出怎样的 “火花”?文贸基地利用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在推动中华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能提供何种帮助?记者深入基地,一探究竟。
文化产权交易红红火火
在文贸基地1楼,记者看到,几百个国内外文化产权交易项目同时挂牌,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挂牌价格、挂牌比例、成交信息都能实时显示。这里不仅有哈尔滨的“关东风情街”项目、江苏的昆剧《1699·桃花扇》衍生品开发,甚至还有来自日本的日美游泳比赛推广活动。
文化产权交易信息原本只在 “小圈子”内交流,随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入驻文贸基地,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要素流转的重要通道。
作为唯一一家获得地方国资交易资格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交所已成为文化企业融资重组的重要平台。今年5月,上海一家文化企业欲剥离其非主业资产,出售麾下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文交所积极介入,最终促成竞价格局,最终几乎溢价100%。截至9月底,上海文交所共完成文化企业交易35.9亿元,涉及文化企业的收购、竞价、增资等各种产权交易类型。
除了文化企业股权交易、艺术品交易,还有更多文化项目活跃在上海文交所市场平台上。近日,电影《我的野蛮女友2》出品方将5年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委托上海文交所挂牌交易,最终由香港一家经营网络视频的专业公司获得这一传播许可权,这是影视信息网络传播权进入交易所交易的首次尝试。
与此同时,上海文交所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继2009年8月成立东京办事处,并实现了1500个境外项目挂牌后,上海文交所也与德国、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相关机构进行了沟通,探索建立海外分所的途径。上海文交所还相继成立了品牌交易中心、音乐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性平台,将市场拓展瞄准更多专业性的文化领域。目前,上海文交所已与审计、评估、律所、经纪等相关中介机构形成业务联系,已发展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内的会员近1000名。
艺术品保税展示省心省力
利用保税区特殊的监管政策,开拓艺术品保税展示业务,这是文贸基地的又一功能。
在基地4楼公共展示区,一批精美的欧洲经典艺术家具吸引了记者注意。 12月中下旬,它们将正式与公众见面。这里每一件橱柜、椅子、摆件都出自欧洲设计大师之手,有着悠久历史,总价不下千万元。如果在保税区以外展示这些家具,参展商需要缴纳150万元到200万元保证金。但在保税区内,这笔资金和繁琐手续都可以省略了,保税区成为了艺术品展示交易的“缓冲区”。
负责文贸基地运营的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义彪表示,今后文贸基地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画廊、艺术品投资企业和文化设备类展商进行免税状态下的展销。“文贸基地会为艺术品提供运输、仓储、展示和交易等一系列系统性配套服务。比如,年底将在基地举办的‘东方印象’艺术展,展品包括赵无极、吴冠中等大师精品,估价不下两亿元,其中不少作品来自海外。如果放在基地以外的展厅,参展商必须提前好几个月开始进行繁琐的申报手续,跑好几个部门,还需要准备大笔资金用于保证金。而把展览选在基地办,我们会提供一揽子服务,让企业省心省力。 ”
据介绍,文贸基地还将引进国际知名艺术品评估公司、艺术品经营公司和艺术品拍卖公司,并设立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保税交易中心等功能性设施。与此同时,基地也在积极联系海外文化机构,将深具中国特色的非遗艺术品带到洛杉矶艺术秀、巴黎卢浮宫展出。
甲级写字楼里设仓库
甲级写字楼寸土寸金,但在文贸基地的大楼里却有一个特殊的保税仓库。这里经过改造,加装了恒温恒湿设备,而仓库的“主人”则是来自星空卫视的7000多筒电影资料胶片。
为什么要把仓库建在基地?原来,去年8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走出国门,收购了默多克新闻集团星空卫视3个频道及星空华语电影片库业务。成功收购后,公司却面临难题:星空卫视在境外的很多宝贵片库资料要“回归”境内,障碍重重,如价格评估、通关手续繁杂,等等,税费也是笔不小开支。
文贸基地利用保税区政策,星空卫视庞大的片库资源以 “入境而不通关”的形式,运抵上海外高桥。由于“保税仓库”享受减免关税政策,大大降低了运营片库的商务费用和成本。尝到了甜头,SMG表示,今后不但会将星空卫视华语影视片库全部分批运回国内,还会将星空卫视的节目制作、发射等相关传媒业务逐步移至该平台内开展运营。未来,这里将成为该集团对外文化输出的窗口。
积极为文化企业 “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世博会期间,基地也曾小试牛刀。根据国家印刷出版管理相关规定,国内印刷企业承接的国际印刷业务,成品必须全部出口。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许多国际参展商委托国内印刷企业印刷的宣传品,就面临出口再进口的麻烦。此时,文贸基地利用外高桥物流园区功能,帮助国内印刷企业解决了这一问题,节约了产品在海外空跑一圈的时间成本,得到参展商一致肯定。
据介绍,在文化部的指导下,未来文贸基地还将创建国家文化贸易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信息中心,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贸易政策、海外文化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特征、环境、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文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解析“走出去”的政策壁垒,提出有效对策和战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