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市人大代表分四路集中视察 座谈会上纷纷建言献策
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2011年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11月28日开始举行。代表们将在两天时间里围绕本市“十二五”开局年的工作,结合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深入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各方面情况,为出席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做好准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参加视察。
昨天,近300名市人大代表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分成四路,围绕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深化本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服务群众,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等主题进行了实地视察,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并进行座谈。在关于“城市应急体系建设”主题的视察中,市应急办、闵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据介绍,本市创新了有利于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在监测预警机制方面,本市气象、防汛、地震、海洋灾害、传染病、消防、旅游安全等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已初具规模。如灾害性天气交互式预警预报系统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气象灾害预警实效由30分钟提高到45分钟。此外,本市正在探索不同灾种管理部门之间进行联合预警、集中发布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预警的效能;在应急保障机制方面,本市已建立市级重要商品储备、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区县物资储备等“三级储备”体系等。
座谈会上,人大代表纷纷围绕如何推进城市应急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刘家欣代表建议,进一步探索建立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机制。连琏代表说,应急体系建设需要法制保障,从整体上看,本市还缺少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希望尽快加强应急救援的地方立法。陈俊峰代表认为,应急管理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建议加强应急演练,并注重其实效性。黄春峰代表说,随着“低空开放”试点的逐步推进,将对警航队伍的建设带来全新的挑战,建议做前瞻性研究,及早应对。
刘云耕说,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应急体系建设全国领先,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值得充分肯定。刘云耕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做到领导责任明确、联动机制完善、制度落实、管理到位。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成功经验的宣传,加大对应急装备和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为人民群众造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胡延照、钟燕群、杨定华、郑惠强、吴汉民,副市长张学兵等分别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