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上海发布”一小步 政务公开一大步
上线十余日,粉丝超百万。连日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掀起了一次网络旋风。自11月28日上线以来,“上海发布”以及时权威的信息聚拢人气,以民生话题和高度互动“开道”,打造规模可观的政务微博群,初步形成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引领政务微博风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务微博“上海发布”为什么受到公众的热捧,掀起了一次网络旋风?这是因为“上海发布”在政务信息公开上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紧扣民生不玩花架子,力图打造成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
“上海发布”面向数量庞大的网民,以传递权威政务信息、提供百姓生活资讯为主,并把上海已有政务机构微博整合在一起,以此不断推动更多政务机构加入。“上海发布”与传统政务公开方式不同,充分利用微博及时性、互动性强的特质,让信息发布更能切合网民的诉求。诸如菜价发布起初只有升降幅,没有具体菜价,网民提出意见后,“上海发布”从善如流,马上完善并附上价目表;网民就地铁噪声扰民、近期交通事故等热点问题的提问,也迅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解释与答复。“上海发布”问世后的“开门红”以及连日来的快速升温,正印证了这一创新的成功。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与范围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行政水平和文明程度。就一个社会而言,公众与社会管理者必须获得相应的权利,履行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义务,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有序运行。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政务信息公开是一种义务,这是行使社会管理权力的基础;从公众的角度来看,获取及时的政务信息是一种权利,这是公众履行配合、支持与参与社会管理义务的前提。
政务信息公开需要制度来保证。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以说为政府部门量身打造了诸多“阳光法则”,各地由此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据媒体披露,截至2011年11月,仅新浪微博通过其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00家,全国已有15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
但一些地方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却不尽如人意。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迟缓、陈旧,没有群众关注、关心的内容,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公众的知情权被以各种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报告就披露,一些政府网站不仅不改进信息发布工作,还为公众获取信息增加难度和成本。
正是在政府信息当“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逐渐成为共识,而现实情形却与公众期待存在落差的背景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勇于直面信息公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主动尝试与探索更加顺应网民与公众期待的公开形式,并获得良好的反响,这充分证明信息公开并非洪水猛兽,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有的地方所以不愿推进信息公开,其实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虽然“上海发布”目前公开的信息主要侧重于民生领域,仍有拓展与深化的空间,但保障知情权是激活参与权、监督权等更高级民主权利的前提与保证,不仅有利于政府及时传播信息,而且有利于政府倾听网络民意,还能强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高效交流和紧密互动,推动政府决策和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和科学化。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发布”的推出在眼下来说是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迈出的一小步,很可能是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走向深入的一大步,值得更多的地方借鉴跟进,甚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