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务青年最高荣誉奖项“银蛇奖”评选揭晓 19位新秀获殊荣

作者:chinazz    时间:2011-12-29 08:47:55    浏览:

  上海医务青年的最高荣誉奖项——“银蛇奖”第十三届评选12月28日揭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赵曜,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何祥火等19位医界新秀赢得殊荣,第十人民医院贺石升等16位新秀获提名奖;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教授获特别荣誉奖。

  “银蛇奖”创设于1989年初,由上海卫生系统和文汇报携手,在本市40岁以下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中优中选优。据统计,22年来共开展了13届评选,197位年轻才俊先后荣获“银蛇奖”,17位“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的导师获“特别荣誉奖”,另有221位优秀医务青年获提名奖。

  34岁的赵曜是本届“银蛇奖”唯一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师从周良辅院士和李士其教授。他的临床主攻方向是高风险、高难度的脑垂体瘤和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是国内35岁以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临床医生。

  2004年以来,赵曜独立开展垂体瘤手术治疗近千例,采用经由鼻腔的微创手术,避免了开颅给患者带来的巨大手术损伤和风险。他在国际上首次运用4项新技术,将十分难治的“侵袭性垂体瘤”的致死致残率由60%降至5%,这项成果被国际神经外科权威杂志Neurosurgery(2007)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研究,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象征着正逐步崛起的中国神经外科力量”。赵曜还深入中国东南部偏远山区调研,率先建立了汉族人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瘤(FCCM)家系数据库,发现了2个新的致病基因CCM1突变位点。

  本届“银蛇奖”二等奖获得者,上海市腹膜透析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肾内科方炜,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规范化的腹膜透析随访系统,形成一套国内最先进的腹膜透析管理和规范治疗体系,在保证充分透析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中国病人的透析剂量,显著提高了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如今,仁济腹透中心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64%,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针对临床上肝癌、胰腺癌疗效不理想的现状,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介入研究所副所长李琦副教授大胆探索,将内服、外敷、介入等治疗方法综合应用于中晚期肿瘤治疗,制定了榄香烯介入治疗胰腺癌的规范、晚期胰腺癌的中医诊疗方案,至今已完成介入治疗肝癌、胰癌等200多例,使许多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生活质量也颇有改善。

  人类要攻克癌症,首先必须弄清其发病机制。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何祥火,专注于肝癌非编码小RNA的调控、功能及机制研究,取得7项重要研究成果,如在肝癌染色体变异区内鉴定多个表达失调的miRNA基因,发现miR-151为促进肝癌转移的重要调控基因并解析了其分子机理,为阻断肝癌转移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并成功建立了肝癌诊断、转移、复发及预后的miRNA预测模型。此外,他还首次发现及鉴定miR-125b为肝癌抑癌基因,主要通过抑制癌基因LIN28B发挥抑癌作用;发现肝癌细胞通过调控特异miRNA表达以逃逸TGF-β抑癌作用的新的分子机制等。

  何祥火拥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有5项专利申请进入了实审。而本届“银蛇奖”的19位获奖者中,共有10人拥有专利26项。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山医院心内科副研究员孙爱军致力于心肌损伤发生机理和寻求新型内源性(心脏保护因子)及外源性(干细胞移植)保护策略的研究,发现SCN5A突变能通过心率依赖性钙超载损伤心肌导致心脏扩大,而不必经由长期心律失常间接引发,补正了传统认识的不足,为心肌损伤高危人群提供了早期无创诊断方法。他搭建的“冠心病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研究平台,从遗传学角度为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高危人群提供筛选依据,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防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获2009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已推广应用于全国50多家三级医院,1.2万余例患者获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