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新华社:独特的窗口别样的风景 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2008年到2012年,每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年一次的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
推动科学发展的窗口
翻开五年两会重要文件,回眸五年两会中心议题,一个个关键词、一项项政策措施、一组组亮眼数据……交织在一起,清晰勾画出五年间中国科学发展之路。
“2008年提出防过热、防通胀,2009年要保增长,2010年着重处理好增速、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2011年把稳物价作为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强调稳中求进,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据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发展态势:2010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实现“V”形反转后,又积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今年GDP增速的目标是7.5%,虽然只降了0.5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能下来,很不容易,意味深长,中国经济将从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高度关注民生的窗口
近年来,从普通百姓到代表委员,从平常日子到两会期间,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生的关切无处不在,也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1年,全国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间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3月8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就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回溯到2011年3月7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参加政协经济、农业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刘永好在发言中提出:现在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要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振兴现代农牧业。之后,农业部等8部委结合这一建议做了周密调研论证,并最终出台了意见。
“我这20年的委员没白当。”看到自己的建议发挥了作用,刘永好多了几分自豪。
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多年来,他与其他一些代表、委员坚持提交“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的4%”等多个议案、提案。如今,这一建议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
民主法治进步的窗口
今年的两会上,“一增一减”引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这意味着农民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明,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包括农民在内的基层一线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国正在增加不断减少的农村人口在国家立法机构中的代表人数,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人权事业迈出的一大步。
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名农民工,承载着1.5亿农民工的期望,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殿堂。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迎来农民工代表。
两年后,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2011年,在现行选举法指导下,全国进行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结果表明,一线工人、农民及妇女代表的比例较上届都有所提高。
展现开放自信的窗口
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用四个字概括对这五次两会的感受——开放、开明。
他的感受可以具体到本届两会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人大新闻中心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第一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
而这些发生在2008年的第一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已不再新奇。
“最大的变化是,外国记者采访两会更加便捷、快速和开放。”从2003年起就采访两会的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的记者吴牧一说。
四年前,俄罗斯《专家周刊》把驻香港的办公室迁到了北京。
2008年两会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是一个有用的“视窗”,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决策者的思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是与时俱进、具有发展活力的政治制度,有益于中国稳定和发展。”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