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滑动层材料、桥面防水材料等招标均查出问题 京沪高铁审计亮出“账单”
审计署19日公布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1年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除个别不影响运营的附属配套工程外,京沪高铁全部工程已完工,初步确认实际完成投资1962.66亿元。审计结果显示,京沪高铁沿线施工企业拖欠材料款、工程劳务款等款项合计82.51亿元。
■征地拆迁金“猫腻”涉额4.91亿元
审计结果显示,京沪高铁沿线个别地方基层单位套取、截留、挪用征地拆迁资金4.91亿元。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江宁开发区管委会)2008年10月使用虚假资料,以南京市汉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征地补偿款1.4亿元。截至2011年6月底,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已套取补偿款4000万元。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西北斜村2008年10月多列办公楼拆迁面积,多计拆迁补偿资金143.1万元。天津市北辰区2008年在京沪高铁征地拆迁中,截留拆迁补偿资金3.4亿元;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人民政府2011年4月挪用京沪高铁拆迁资金910.2万元,用于增设声屏障。
■物资采购不规范涉额8.49亿元
审计显示,京沪高铁个别物资采购未按规定招标或招标评标不规范,涉及金额高达8.49亿元。项目建设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10月起,未经招标采购滑动层材料71.80万平方米,涉及金额2833.73万元;在2010年3月公开招标后,京沪公司继续以应急采购的方式从未中标企业采购130.35万平方米,涉及金额4952.51万元,且有86.2万平方米的供应单价高于中标企业的单价,合计高出391.80万元。此外,京沪公司2009年8月在桥面防水材料招标中,未按招标文件要求评价企业最大履约能力,将12个物资包件授予了10家供货商,合同金额6.98亿元,不符合招标文件有关按照最经济原则确定中标人的要求。
■建设物资闲置涉额4.13亿元
审计结果显示,项目建设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取消了部分路段风屏障,造成4.13亿元物资闲置。
2011年3月,京沪公司根据京沪高铁运行时速的调整,取消了正在施工的177.73公里风屏障,采用极端大风时段局部路段限速的方式保障行车安全,导致已采购的价值4.13亿元的近15万延米风屏障闲置。
审计还发现,京沪高铁北京段李营牵引变电站备用电源电缆线路工程截至2011年10月底尚未完工。李营站只有一路电源供电,不符合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应由两路电源供电的规定,降低了该区段牵引供电的可靠性。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铁道部、京沪公司计划将闲置的风屏障材料统筹调配至其他客运专线铁路使用;李营变电站电缆工程加快了施工进度,备用电源电缆线路已于2011年12月15日完工并开始送电,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