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与人为善 第十三次上海市民政会议召开

作者:    时间:2012-04-13 08:48:08    浏览:

4月11日下午,第十三次上海市民政会议在世博中心召开。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立国在讲话中指出,“十一五”以来,上海民政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着力构建现代民政的新格局,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重大进展,各项率先措施对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他强调,上海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同时又是特大型城市,民政工作需要继续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带头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带头发挥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着力推进民政部门职能转变,着力扩大民政事业的社会参与,不断提高民政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为全国民政事业发展做出示范。

  韩正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建设总体上相对滞后。在新形势下,要切实增强民政保障的保底作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实在在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好他们的基本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为老服务,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业;支持、引导社会互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同时,要切实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将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更多社会活力。要切实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效能,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办事,其中大型居住社区是今后社区建设的重点。

  韩正指出,新形势下上海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民政示范区,加快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要切实把民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夯实民政工作的基层基础,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民政部门和全体民政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满怀感情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会议回顾总结了上海“十一五”以来的民政工作,对未来几年上海现代民政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十一五”以来,本市基础民生保障不断强化,人民福祉显著增强。城镇低保标准从2007年的320元每月提高到2012年的570元每月,增长了78%;农村低保标准从2560元每年提高到5160元每年,增长了101%,为40万低保人群等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约80亿元;建立了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多次启动临时价格补贴,覆盖130万人次困难人群。“9073”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养老床位建设每年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床位总数从6万张发展到10.2万张;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从10.5万人增加到26.2万人,全市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从108家增加到326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达到450个。同时,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得到优化,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全市实现213家街道(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覆盖;962200服务热线接听并处理市民来电200多万个,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近20余万次;公益项目创投和招投标机制累计资助社区服务项目482个,覆盖人群近200万;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到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的创建标准;帮困济丧基金共惠及近8000户困难家庭,葬式改革共节约土地约400亩;完成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66个,总投资53.20亿元,大幅提升了民政服务设施水平。

  会上宣读了上海荣获民政部各项荣誉的集体和个人名单。

  副市长姜平代表市政府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定华、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上海警备区副司令谢德志出席会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