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加速转向“服务型制造” 上海鼓励“主辅分离”政策不断突破深化
春去夏来,汇集200多种热带植物的和园内百花争艳,静谧的莫奈湖中鱼儿尽情追逐。20年前,这个曾经老旧的市北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内,浓烟滚滚,机器轰鸣;如今,这片3.13平方公里的厂区已从“黑烟囱”跨入“云园区”。
从“腾龙换鸟”率先提出发展2.5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到现今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地标功能区,这个仅占全市开发区土地总面积0.4%的园区,创造出单位土地税收产出超过全市平均值4倍的成绩。去年,园区内企业上缴税收总额达30.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同时,新引进生产性服务企业达200家,聚集的信息软件、设计创意、金融服务、云计算、节能环保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已达上千家。“市北模式”更是走出上海,与江苏南通共建的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去年动工。
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健表示,从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到高科技、低碳排、大产出,上海正加速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目前,本市共有包括市北、南翔智地、康桥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28家,占地4208公顷,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2011年全市重点推进的23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营收累计2988亿元,占全市制造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近60%,同比增长52.9%;实现税收102.6亿元,增长66%;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70个,合同外资金额17.2亿美元。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高速发展,归根结底要由一个个生产性服务企业支撑。在 “营改增”之前,制造业集团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后的重复征税、资产划转产生的税费等问题成为阻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比如,贝尔软件公司从母体剥离后,在承接母公司贝尔股份的分包合同时,分包部分除要缴纳计入母公司部分的营业税外,还要单独再交一次营业税,导致多数企业不愿主辅分离。
为此,市经信委与财税部门制定“鼓励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若干财政扶持政策”,包括从母体华谊集团分离的华谊信息科技等在内的10家公司,获得了3000余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一定程度解决了企业分离的后顾之忧。分离后,这些母公司更加聚焦主业,产业能级提升;同时,剥离后的生产性服务公司不但能为母公司服务,同时可以面向市场,成为服务全行业的专业服务商。
“这次主辅分离鼓励政策,奏响了‘营改增’试点政策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试行的前奏。”刘健表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已领跑全国,今年的“营改增”试点后,将会促进更多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最近,振华港机就在谋划将集团内与海工、重工相关的研发机构分离出来,服务整个行业。
借着“营改增”的东风,“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围绕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等10大重点领域,实现制造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翻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的目标。同时,还将推进60个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总面积达到1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