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云南省委书记:昆明城市规划建设需反思
从“东方日内瓦”到“西南桥头堡”,再到近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多年来,昆明城市定位变幻莫测。近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罕见提出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点反思,痛斥大拆大建等做法,并将人文与自然环境提到空前重要位置。
省委书记“开炮”
“书记说完,台下一片死寂。”一名参加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的与会者回忆道。据可供查阅的公开资料,这是秦光荣入滇14年来,首次对昆明提出系统性批评。而放之全国,此举也实属罕见。
在昆明市汇报了现代新昆明建设情况之后,秦光荣开始讲话。在后来官方公布的讲话全文中,针对昆明的不足,内容不到3000字,但用词却出乎意料地沉重,而且分列六点,全面细致。“第一,作为城市发展内核的历史文脉被割裂。”秦光荣直截了当说道。他列举了1950年代的拆城墙、填护城河,1980年代的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讲道:“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城市大拆大建是业界诟病已久的沉疴,但出自一位省委书记之口则比较少见。针对昆明城市历史文化的意见,秦光荣还讲到了其他两点:“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间格局被破坏”,“城市的街区和建筑风格没有特色缺乏个性”。
云南省住建系统的一名官员仍然记得,1999年,昆明城市规模不大,但十分宜居,“当时全国都来学习昆明”。如今,令人神往的昆明已然暗淡。秦光荣直接批评道,昆明城市“中心摊大饼”,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任意破坏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在城市建设中,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被毁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同时,新规划建筑抄袭、模仿、复制现象普遍,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许多‘老昆明’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他似乎心有感慨。
备受争议的滇池也让省委书记不满。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他认为“滇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昆明城市基础设施亦没躲过批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缺乏统筹,道路反复开挖,城市交通恶化。
最后,秦光荣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管理缺乏文化视野和战略眼光”。突出表现为:在管理观念上重建设轻管理,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应上重近期轻长远。
讲话背后的调研
这场反思已酝酿了大半年。秦光荣在会上也讲到,这次讲话已经过了“半年来的调查研究”。“这次调研组主要是由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住建厅组成,事先听取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意见,然后形成一个有共识的讲话和精神内容,并且对下一步执行提出了意见。”云南省住建厅原总工程师韩先成说。
2013年上半年,云南省委组织召开数次专家座谈会,主题都是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专门研究。同时,省政府也在开展调研。一位知情人介绍,调研整整大半年,组织了十几拨专家,分专题探讨,包括文化开发、滇池保护、山水环境保护等。
韩先成参加了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这次调研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昆明城市规划发展中历年的积弊,如城区“摊大饼”、交通拥堵、地下管网缺乏规划、大拆大建等。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从2012年开始便接到邀请,准备给省级领导做“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报告。但因报告会的相关主持官员没空,一直未能成行,“最近说是推到10月10日”。但在朱良文报告之前,省市各级政府都已紧锣密鼓开展调研,轮番与许多专家进行座谈。
这可能已是城市规划建设专家久违的“礼遇”。在过去,不少专家的意见一度被忽视。一位专家表示,有一次他与官员一起察看滇池垮堤。当他看到湖边高楼鳞次栉比、工程车往来穿梭时,急了:“这样下去,滇池肯定污染更重。”他提议趁此机会退堤还湖。一同考察的领导官员不说话。“后来,城市规划项目评审,就不叫我了。”
城市规划决策权更多被收了上去。“现在专家组甚至失去了对项目的评审权,只剩下建议权。”一名昆明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对此颇为不满,“外行人决定昆明城市发展和规划,也是昆明城建出问题的原因。”
2013年7月19日,昆明暴雨淹城,打断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调研步骤,原计划是去有代表性的片区走访。“但暴雨前,所有的前期工作基本都已经做完了。”韩先成说。
利益纠葛的十年
如同给秦光荣讲话做注脚,就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的6天前,承载市民二十余年记忆的昆明工人文化宫,在争议中被爆破拆除。“这是将一代人的记忆轻易地交给开发商,用炸药摧毁。”在一名省住建厅的退休干部看来,这是房产开发商牵着政府走的典型案例。他认为,地方政府是拿土地换GDP。“市场经济年代,政府讲求的都是经济效益。”他感慨道。
实际上,早在2003年秦光荣任云南省副省长之时,省委便提出了环滇池经济圈的昆明规划蓝图。与此次秦的六点反思一脉相承的是,都是解决昆明的城市发展思路命题。相同的会议,类似的讲话,秦光荣在2003年已经提及:老城区“摊大饼”的发展格局、主城区交通和环境压力、滇池污染等。当时他讲道,要尽快扩大昆明城市规模,通过新城区的开发,减少老城区的压力和负荷,已成为昆明城市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此次秦光荣书记提出的六大反思,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2003年就已经做好的城市发展规划步骤之一。”云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城镇发展处处长简光华说。
十年光景已过。但这十年中,昆明市一直在如同工人文化宫式的利益纠葛中发展。除了政府土地财政、GDP冲动,昆明城建项目也多有在利益博弈中搁浅。如秦光荣讲到的主城区交通,一名知情专家举例说,昆明市规划局曾计划穿过省委生活区修路,这样可以拉直道路,减少弯道和红绿灯,提升道路通畅率。但一直未获同意。另外,另一条道路计划拓宽,需要向某单位方向延伸一米宽,但也遭到反对,只能在道路另一边整体退让。
“一牵涉到利益,很多问题就都出来了。”上述知情专家说。“2003年秦光荣提出规划后,这些年省里几乎没有再插手市里建设。”一名专家称。
在众多受访者看来,这些年治理昆明功过参差。“拆除防盗窗笼、城市绿化、修建地铁等是对的,但把金马碧鸡坊(昆明标志性的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老建筑拆了搞CBD是不应该的。”一名专家说,“搞旧城改造,修新螺蛳湾,都是强力推行,有些项目太僵化,没有注重昆明本地特点,这让昆明失去了历史感。” (南方)
- 上一篇:行业透视 建筑节能设计需“天人合一”
- 下一篇:焦点热议 中国建筑师也有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