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北京新机场2018年投入使用 京冀将协商税收分配
新机场主体2017年完工
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乘客步行至最远登机口距离约630米,用时约8分钟
昨日,北京市政协召开新机场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机场计划于2017年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根据目前的优化方案,新机场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乘客到最远登机口距离约630米,用时约8分钟。
新机场航站楼设计高度降为50米
在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多位市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加快建设新机场。这既是首都航空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领导小组已明确北京新机场建设计划,即2014年上半年完成可研审批并尽快开工,2017年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目前,航站楼建设方案已经形成共识,即在节能环保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建成国内新的标志性建筑。噪声治理也取得突破,北京及河北省配合民航局、环保部已完成环评报告评审等工作。
针对委员建议建设绿色机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机场航站楼建设方案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的理念。
根据目前的优化方案,新机场航站楼旅客到最远登机口的步行距离约630米,用时约8分钟。另外,航站楼设计高度由80米降为50米,功能分区合理,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也有利于采取屋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同时实施照明、空调分时控制,积极采用地热能源、绿色建材、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等绿色节能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新机场轨道交通线今年开工
该负责人说,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一批新机场外围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新机场轨道交通线,北起牡丹园,南至新机场,全长66公里,采用专用轨道线设计,实现半小时到达中心城。该项目将按照市场化方式建设,预计2018年完工。
■ 焦点
京冀将协商区域税收分配
委员们还提出多个涉及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提案。临空经济区地跨京冀,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切入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已会同河北省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与新机场建设同步规划临空经济区。国务院要求北京、河北分别提出规划建议。目前北京市规划建议基本思路已基本形成。涉及内容包括区域协同发展、严控人口规模等几个方面。
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北京提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先行先试,创新临空合作区管理和开发建设模式。同时,按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京冀两地协商GDP、税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分配分担机制。
新机场侧重承担国际合作
有委员建议,新机场与首都机场可采取市场选择和政府导向的混合分工方式。对此,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航部门初步意见是,新机场和首都机场都定位于大型国际枢纽机场,都服务国际和国内的航空需求。初步设想首都机场以保障客运为主,货运侧重于辐射国内。而新机场客货并重,侧重于承担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功能。
同时,初步考虑在京津冀区域内,打造由首都机场、新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等构成的机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