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自贸区可复制推广措施超预期 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上线
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举措将超过原先提出的36项。在9月2日举行的自贸区官方客户端、英文网站改版及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开通仪式上,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在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首批集中推出的可复制、可推广改革举措将“加码”,内容聚焦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上。
“可复制可推广是上海自贸区的总体要求。我们将推出一批经过评估机构评估、效果被证明是可行的,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认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创新举措。”戴海波说,“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制度成果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推广。”比如,自贸区实施的企业注册认缴制,就已于3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也已于6月27日起推广到上海全市。
戴海波表示,自贸区挂牌半年时,上海提出了36项立足于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但这个数字其实是动态调整的。目前来看,由于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非常高,不断推出了创新改革成果,“所以一周年的时候,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我们集中推出的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将有所增加。”他还透露,上海自贸区哪些经验可以先推广,会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性定量的评估,目前与管委会联手的国内外机构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普华永道等。
为了给自贸区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服务,自贸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昨天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个对外投资类综合服务平台,涵盖综合咨询、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项目推介和专业服务等功能,形成第三方搭台、专业机构提供市场化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作模式。
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上海自贸区肩负的重要任务。自贸区在国内率先对企业境外投资由审批制改备案制,目前已办结79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投资金额约17亿美元。与此同时,在扩大服务业上,自“负面清单”推出以来,自贸区也已先后迎来250多个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