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文化不止有建筑
作者:chinazz 时间:2015-10-23 08:38:19 浏览:次
建设一个城市的文化,可能需要百年之功,乃至更久,然而,现实的利益驱动下,谁能等得了百年?
教育、人才、创新……建设文化,有太多可做并且急需要做的事情,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扶持文化、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种种投资,最终却大多落到了房地产中。杜猛说,“地产变成这个社会最具有驱动力的东西,怎么也停不下来,问题还是处在分配的规则上,出在管理者对于文化,对于发展的认识上”。
建筑当然需要有,建筑的文化同样不可或缺,但建筑不是唯一表达文化的方式,杜猛说,“首先,建筑是一个民族综合文化的体现,就跟罗马柱一样,它是一个民族、区域文化的重要表现。我们也有自己的建筑文化,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天人合一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的集中体现,往往在两方面,一个是书籍,一个是建筑,他们有代表性而且留存久远,影响广大。如果没有了这两样东西,可能文化的记忆就会缺失很大的部分,可能就要靠考古去了解历史文化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建筑的追求,需要真正融入到文化之中,而不是以文化之名大肆建造,甚至把建筑看做是文化建设唯一的途径”。
这些年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引起争议的大型建筑乃至建筑群层出不穷,但真正得到好评的却凤毛麟角。杜猛说,“好的文化建筑没有创造出来,不是我们没钱,而是对钱的追求远大于对文化的追求。很多时候,城市文化的建设最终都变成了建筑,但做出来的却是太多糟粕,太多假文化,文化掩盖之下的,是对利益的追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有关,杜猛说,“地产几乎要变成文化建设唯一的方式,原因之一和管理的方式有关,权力对于文化建设的介入太多,一个城市几千万人、几百万人,但是决定怎么建设文化,甚至决定房子怎么建的,只有三四个人。”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zz.org.cn/jsyw/812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