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管住“短命建筑”背后的权力任性
作者:chinazz 时间:2015-11-11 08:46:11 浏览:次
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天桥花费数百万元仅使用5年就被拆除。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从重庆永川耗资4000万元使用5年即被拆的渝西会展中心,到云南河口投资2.7亿仅使用3年的文化长廊,再到广州耗资8亿使用4年便被“推倒重来”的陈家祠广场,近些年类似的“短命建筑”颇为多见。
如果这些建筑质量有问题,被拆除也情有可原,但很多建筑恰是在“青壮年”被拆除。如此这般折腾,劳民伤财,损害政府部门形象。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有人编段子嘲讽说:“曾是地标好风光,怪哉寿命总不长。民力民财耗无数,一声爆炸全白忙。”
“短命建筑”是发展之殇,折射出部分地方官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缺乏有效约束,一些公共决策沦为个人“拍脑袋”决策。一些地方换一届领导换一套规划,不顾既往基础,大拆大建。个别干部长官意志高涨,为了政绩好看,急匆匆拆旧建新,大搞“面子工程”。在决策中,想当然、凭感觉、谋私利,权力何其任性。
对“短命建筑”现象,有关部门绝不能视而不见,需科学施策严加防范。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实行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寿命期内建筑原则上不得拆毁。还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城乡规划的长期性、科学性、权威性,提升规划的刚性约束。此外,应强化公众对规划制定和执行的参与度,重要公共建筑的拆建需采取听证制度。最后,对无视民意、大拆乱建造成严重失误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多些理性务实,多些民意考量,少些折腾,少些任性,当政者也需自我约束,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zz.org.cn/jsyw/8189.html
标签:
- 上一篇: 用科学规划治好“短命建筑”
- 下一篇:超高层施工技法亮相上海国际城市建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