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专项检查建筑施工企业从源头治理欠薪
为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民工年底按时足额领取工资,连日来,市住建局联合市人社局对我市的建筑工地进行联合专项检查。
检查工地148处
据了解,此次专项检查从9月20日开始,检查范围为全市所有在建工程的建筑施工企业,一个多月来,共检查建筑工地148处。
每到一处,检查人员通过填《在建工程劳动用工情况检查表》,检查工资发放、办平安卡人数、劳动用工人数、劳动合同签订人数等,还检查建筑施工企业遵守劳动用工相应制度情况,在建工程项目有否因违法发包、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造成劳动用工混乱情况,在建工程项目有否执行工程款和工资款两条线拨付等。
“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市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工资款支付不规范的情况,劳动者每月以预支生活费的方式向所在单位领取部分薪酬。”检查组工作人员说,检查人员现场指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督促企业直接把工资发放到劳动者手中,防止年底出现欠薪案件多发情况。
建筑工地群体性欠薪高发“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欠薪案件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检查组工作人员说,“今年我市建筑工地群体性欠薪事件特别突出,这两年案件数增长趋势很快,引起广泛关注。”
据统计,今年1至9月底,我市共受理工资拖欠案件746件,其中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90件,而建设施工领域发生的群体性欠薪事件61件,约占全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68%,人数约占75%,金额约占91%。
据分析,由于建筑施工领域企业和承包商、农民工之间法律关系复杂,二手转包、分包现象十分普遍,劳动用工混乱,监管部门管理困难,对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发放情况更加难以监管。更有包工头煽动农民工,借追讨工资的名义超量索要工资或工程款,将民事范畴的工程承包纠纷变相转化为农民工工资问题。此类案件难以界定劳动关系、工资支付标准、工作量,加之存在工程质量纠纷,法律关系十分复杂,客观上增加了依法处置的难度。
今年9月底,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欠薪预防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强化工资支付源头管理,有效预防和处置企业欠薪,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该通知要求从源头治理,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检查,对解决欠薪工作不力、监管或者处理责任不落实,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当前,此类法律意识较淡薄的务工者不在少数,他们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纠纷后,往往采取简单化方式进行处理,很少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如遇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无故或借故拖欠和克扣工资等,部分人员忍气吞声,有些则通过极端方式发泄不满,结果非但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容易触犯法律、导致违法犯罪。
业内人士提醒,务工人员在寻找工作时,应多方面了解用人单位是否证照齐全,尽量避免到无证经营的用人单位工作。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避免发生纠纷后口说无凭。工作过程中,要多收集有用的材料,如工作卡、考勤资料、工资卡等能有效证明自己身份、相关权益的资料等。在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应该通过向工会、劳动部门投诉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专项检查建筑施工企业
从源头治理欠薪
- 上一篇:发挥各自优势 维护建筑房地产市场秩序
- 下一篇:一团伙雇人建近万平方米违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