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提及建筑学教育便精神焕发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诸多女教师中,罗小未是唯一一位被师生们尊称为“先生”的女教授。日前,同济城规学院举行《罗小未文集》新书出版会暨罗小未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今年90岁高龄的罗小未先生及其丈夫、在同济城规学院同样德高望重的李德华教授双双出席。一身梅红色毛衣、一头银发,提及毕生从事的建筑学教育便精神焕发,在场的师生们多次热烈鼓掌,向这位同济建筑系“女神”致敬。
罗小未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自1952年起在同济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将西方建筑历史、理论和学术思想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也是同济大学建筑学院迥异于法国学院派教学体系的包豪斯“德味”建筑教育模式架构者之一。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城规学院教授郑时龄是罗小未的高足之一。他回忆说,1952年院系调整后,罗先生成为同济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的创始人,从此锲而不舍地开展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和教学建设。而此前,她1948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后,于1951年成为圣约翰大学的助教,讲授外国建筑史。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除了教建筑,还开设现代绘画和现代音乐的讲座,艺术氛围浓郁。“当我们1965年春天在杭州参加毕业设计,罗先生以雍容华贵的风度出现在一次晚会上,用美声唱法展示她的艺术功底,在场的学生们和建筑师们满座惊呆——那时候有多少人见过这样的场面!”
但是罗小未的学术之路并非没有坎坷。“‘文革’时期我被批斗、隔离,那时我是‘洋门女将’,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帝国主义的走狗,国际间谍,与党争夺接班人。”
据罗小未的另一位门生、同济大学城规学院教授卢永毅回忆,“文革”时,罗小未被剥夺了上课的权利,原来的教学工作也被套上了“利用建筑史为资本主义国家涂脂抹粉”的罪名。她被隔离了8个月之后重回学校,被安排做教学楼厕所清洁和教研室后勤工作。即便如此,罗小未丝毫没有放弃任何可能的教学积累,在清静的教研室里,她仔细阅读每一期外文建筑杂志,跟踪着当时国外建筑发展的情况。
据悉,《罗小未文集》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新著汇集了罗小未数十年来在建筑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其学术论文及著作节选,分为“现代与后现代建筑思想”、“建筑历史教学与史学思考”、“建筑历史与建筑创作的多维视野”、“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以及“圣约翰大学建筑教育回顾”5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