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如何礼赞被建成地标建筑的学校
别看县委、县政府“蜗居”在老宅里,办公室十分拥挤,可投资上亿元的学校已经建成了当地标志性建筑……云南巍山县以“穷县办富教育”的发展思路,践行民族地区教育梦。这是某中央级媒体对偏居西南的国家级贫困县巍山县的近况描述。
国家贫困县、寒碜的政府办公楼、地标性学校,即便在瞬间会有强烈的即视感,基于最原始朴素的情感,尤其是置于豪华办公大楼并不鲜见的大背景下,依然会对这种“穷县办富教育”致以敬意。
根据当地主政者的说法,把教育办好也是一种很好的扶贫,让大家有同等均衡的学习机会。如此一番的陈情,自然是值得赞赏的,而也正如当地教育工作者在“忆苦思甜”中所直呼的“变化太大”,作为一个贫困县,当学校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无论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尊重,还是扶贫之策的选择,这样的智慧和担当,首先是值得肯定的。
当我们礼赞这些被建成地标性建筑的学校时,仍需谨慎思索的是,如巍山这般以“穷县办富教育”的思路,能否成为“践行民族地区教育梦”的路径依赖呢?这绝不是妄自非议,在巍山“办富教育”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些事实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巍山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根据当地主政者的说法,该县可支配的财政,也就几个亿;二是近几年巍山县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在5亿元,加上上级投入超过10亿元,而其中至少有两所学校的投资是超过1个亿的;三是该县政府办公楼堪称“寒碜”,根据记者的描述,部分楼房已经浸染苔藓,一间约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有三四名办公人员。
这些事实固然足以力证当地对教育的大手笔投入,而在同时,不得不追问的是,在资源稀缺甚至是贫困的大前提下,在教育方面投入如此多的资源,是否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都说民生无小事,教育当然算是民生,而同属民生序列的,还包括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发展等等诸多方面,当教育占据如此多的资源,会否造成顾此失彼的发展不均衡呢?而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资金投入当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作为资源的投入,除了存在饱和的问题外,还有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那么,这些大手笔的投入,是否都实现了精准、高效呢?那些动辄投入上亿的中学,所要追求的到底是成为地标性建筑?还是注重实用呢?
此外,相比较之下,当地政府办公楼的寒碜,又是否值得抒情的褒扬呢?当我们对豪华办公大楼投以鄙夷时,我们所期待的是不是走极端的“寒碜”呢?无从知道那些长着青苔的政府办公楼是否算是危楼。至少在1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挤着三四名办公人员,这并非是现代高效政府的应有标配。
姑且不说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的正当需求。事实上,一个政府大院是一个地方的行政中心,是集中为民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我们固然是需要对奢华的政府大楼说不,但显然这不是要回归到毫无讲究的寒碜。廉洁奉公下的朴素,或许是最值得拥有的政府大院情怀。
回到这些成为地标建筑的学校来说,我们可能并不是要欢迎那些看上去气派的教学楼,不是说学校建得越气派,就越能彰显教育的发达。正如当地主政者所言,在舒适、和谐的学校里,“让大家有同等均衡的学习机会”,或许这才是最值得拥有的教育发展情怀。
- 上一篇:今年全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
- 下一篇:建筑工地明年全部安装监控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