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中国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据测算,未来10年每年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约8000亿美元,将为中国建筑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也将为暂时低迷的中国建筑业带来新的希望。面对机遇,中国建筑企业要以国际眼光、全球视野,乘机而上、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全球战略布局,开启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新纪元。那么,如何走好国际化之路?
首先,要打造国际化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证,是立足国际市场的奠基石。中国建筑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技术,更要有中国智慧。中国建筑企业要以国际化的品牌力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品格,真诚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带去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文化,推动当地发展,造福当地民众,履行国际公民企业的责任。同时还要以国际化的品牌力跻身世界建筑强企之列,矗立于全球建筑名企之林,实现从领先到领军的华丽转身。
其次,要确立国际化标准。不可否认,目前中国建筑企业与国际先进建筑企业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在建筑标准化方面,很难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建筑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融入和接受国际标准。这首先需要从国家宏观层面及建筑业整体提升方面着力。一是要主动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重修及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二是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另外,建筑企业自身也要彻底改变观念,升华建筑理念、技术、人才、管理等,以适应国际标准,取得世界通行“门票”。唯有如此,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融得进、行得通、走得顺。
最后,要建造国际化航母。过去,国内一些建筑企业虽然承建了一些国外工程,但大多是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缺乏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无以匹敌国际大企业。纵观世界著名建筑企业,一个突出特点是“大”,规模越大的企业,竞争力越强,“马太效应”越明显。如国际工程建设行业巨擎法国万喜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兼并联合,目前旗下子公司有2500个、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建筑企业要打进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改变企业孤立作战、单打独斗的局面。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应根据国际建筑业特点,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实行强强联合,集中优势资源,组成若干个跨国控股集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级建筑集团,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总之,中国建筑企业要积极适应国际建筑新潮流、新趋势,加快转变建筑理念,调整产业结构,重建业态模式,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以更为卓越的国际竞争力走好国际化之路。
- 上一篇:经开区八个建筑项目 收到限期改正书
- 下一篇:中国建筑首次在境外成功发行5亿美元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