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用科学规划治好“短命建筑”
作者:chinazz 时间:2016-03-16 08:58:18 浏览:次
天桥、BRT站台、大楼……近年来,河南郑州一些市政设施,或投入运行不久即遭拆除,或还未建好就面临“解体”的命运,被市民戏称为“短命建筑”。
按照相关规定,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至少为50年。提前几十年“报废”,除了部分建筑是因为质量不过关外,绝大多数与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连续性和预见性有直接关系。“领导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说建就建,说拆就拆,是不少地方搞城市发展时遇到的通病。表面上看似乎带动了GDP增长,其实并没有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污染了周围环境,破坏了城市整体风貌,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只有负能量。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了发展速度,不能忘了发展质量。从事前决策来说,建不建,在哪建,需要充分论证,多听民众意见;从事后监管来说,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应该有更明确的标准规范。从一开始就把好关,健全审批、监督、问责机制,热衷于大拆大建的政绩冲动才能被有效遏制,城市建筑寿命明显低于预期的乱象才能得到有效改观。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zz.org.cn/jsyw/852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