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我这么用安全带都10多年了,啥事都没有!”日前,在安全员陈加彬巡查时发现,正在龙门吊桥架上检修的钳工陈夕好把安全带保险绳挂在脚下的细钢筋上,当即提出指正,但他却满不在乎,振振有词。
安全员坚持让他改正,不料还有人为此“抱不平”。
“抱不平”的是和陈夕好一块检修的钳工师傅,其中既有工龄20多年的“老杆子”,也有进班组不到1年的学员。老师傅觉得安全员是“鸡蛋里挑骨头”,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啥事也没有。小伙子认为,既然师傅用了一二十年都平安无事,那说明就不会“出事”,还劝说安全员要“灵活”,不要“死搬硬套”。
安全带“高挂抵用”是为了减小作业人员一脚踏空而产生的“冲击力”,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是每次班组安全培训、安全例会的“老话题”,也是屡禁不止的“习惯性违章”,为啥大家“明知故犯”?望着大伙儿不以为然的样子,陈加彬心里盘算着如何“根治”这一“顽疾”。
就在这时,后勤汪师傅招呼大家喝绿豆汤,陈加彬眼前一亮,“根治”的良药有了。
大伙儿放下手里的工具,来到茶水棚,陈加彬赶紧给他们盛绿豆汤,还说,刚才自己有点冲动,希望大家不要生气!这番“道歉”让大家觉得不好意思,“不满”情绪瞬间消失。
陈加彬见状,心里暗喜,“第一剂药”见效了。于是,他开始配“第二剂药”。
他问汪师傅,今天阴天,老伤口疼吗?
“别提了,只要一变天,这里就隐隐作痛!”汪师傅指着自己的肋骨直叹气。
“咋啦?您肋骨受过伤?”几个学员好奇地问。
“你们刚来不知道,他是我们钳工的老前辈,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陈夕好说,以前汪师傅身体特别棒,技术也好,因为那次检修龙门吊,一脚踏空,肋骨断了好几根,身体也不行了,才换到后勤岗位上。
“您当时没系安全带吗?”一名学员关切地问。
龙门吊桥架离地面20米多高,要是没系安全带早就“挂”了!汪师傅说,那次是安全带救了他的命。
双背安全带保护作用挺好的,咋会伤到肋骨?学员疑惑不解。
“再好的安全带,使用不当,作用都会打折扣!”汪师傅说,那次检修他图省事,把安全带挂在了走道下方的钢筋上,要挪动位置,伸手就能取下安全绳上的保险锁。没想到,当时一分神,脚下打滑,一个趔趄,成了“空中飞人”。要是安全带“高挂抵用”,冲击力就不会那么大,肋骨也不会断,阴天下雨也不用遭罪了。
望着步履蹒跚离去的汪师傅背影,大伙低头不语。突然间,陈夕好站起来,一把握住陈加彬的手,这时大家围拢过来,纷纷向陈加彬道歉,并约定遵守安全规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陈加彬拍手道好,心里很是满意。夏 忠
来源: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