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北京建筑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作者: 时间:2018-11-09 09:13:42 浏览:次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736.7亿元,增长了900多倍,年均增长19.1%,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九千亿元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在改革探索初期,北京市建筑业总产值规模较小,1992年以后,建筑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建筑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2001年总产值超过千亿元,达到1055.4亿元,2006年起每年跨过一个千亿台阶,1992-2011年年均增速达22.8%;2012年以后进入提质发展期,建筑业规模稳步扩大,增速有所放缓,2012-2017年年均增长8.3%。到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九千亿元,达到9736.7亿元。与此同时,建筑业队伍经历了逐步发展、控制总量、引入竞争、多元发展和提高素质的过程,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25.4万人增至2017年的60.8万人。
布局加速外向化
外埠占有率逐步扩大。2008年以前,北京市建筑业企业以本市工程施工为主,承办奥运会为我市建筑业提升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后奥运时期,北京建筑市场空间收窄,2009年起,在扩大内需等多项举措带动下,建筑业企业凭借人才、技术、机械装备的优势,加快外埠市场拓展步伐,外省完成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6.4%提升至2009年的58.5%。2010年后持续超过6成,2017年达到69.7%。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北京市建筑业的国际承包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开始,1979年建筑业正式开始开创海外业务。2013年,“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使企业海外业务范围迅速扩大,建筑业企业迅速参与其中,工程遍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37个。取得对外经营权的企业所涉及范围从房屋建筑发展到冶金、港口、电力、通讯、机械、石油化工、水利等各领域;承包内容也从提供简单劳务,发展到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维修、咨询等方面,极大地拓宽了对外承包与合作的领域,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7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境外营业收入1237.3亿元,是2006年的3.7倍。
科技进步推动变革
科技进步推动建设领域向精细化、高效能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在建设领域广泛应用,科技水平呈突飞猛进之势;BIM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北京市建筑业企业努力向以技术求生存,以科研拓前景的智能型行业发展转型:
——装配式建筑迅速铺开。2017年,全市在土地招拍挂环节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约840万平方米,占总出让面积的70%;其中,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项目105万平方米,保障房率先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打开局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的项目共274项,建筑面积达3201.3万平方米,其中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总计10万平方米。
——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施工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建筑业企业拥有各类建筑施工机械设备9.6万台,设备净值106.3亿元,设备总功率385.3万千瓦。技术装备率为1.75万元/人,是1978年的9.3倍,动力装备率为6.3千瓦/人,是1978年的1.9倍。
摘自 中新网 2018.10.30 记者 杜燕
本文链接:http://www.chinazz.org.cn/jsyw/9889.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