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11幢节能建筑打造“虹桥绿谷” 上海将出现首个绿色街区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的绿色建筑,曾经引发参观者的无限遐想,如今,此类先进的绿色建筑开始在上海“生根开花”。已经开启建设的虹桥商务区8号地块内,即将崛起一个由11幢绿色建筑集合而成的绿色街区——“虹桥绿谷”。与以往绿色建筑“单打独斗”不同,这11幢建筑讲究的是整个街区的“微气候”,将成为上海首个绿色街区。
“‘虹桥绿谷’所在的8号地块,原先部分是仓库和农舍。我们的目标是项目建造前后的碳排放量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将为整个街区设计一整套低碳、节能的结构体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龙革说,这意味着,未来整个街区内所有单体建筑均将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认证,其中至少50%的建筑达到三星标准,建筑与建筑之间,整个地块与相邻地块之间,也将充分考虑能源的综合利用。
从技术上来说,建筑要达到节能的目标,有两种手段。一种是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即通过自然通风、采光等“天然”手段改进能源使用状况。“虹桥绿谷”就是这样一个以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主,用低成本来体现绿色建筑先进性的项目。另一种,则是采用主动式节能技术,也就是通过一些节能设备和建材的使用来减少用能。
展开“虹桥绿谷”的项目设计图,你会发现整个项目的11幢建筑,并不是横平竖直地呈“兵营式”排列,而是因地制宜,形成了两个围合式组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院绿色建筑咨询与研发中心主任张伯仑说,设计人员在设计街区布局时,不断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街区的“微气候”分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设计优化,就能大大提高人体的舒适性,相应的能源使用也就被降了下来。
以被动式节能技术为主,主动式节能技术为辅,“虹桥绿谷”对各类节能技术进行了集成。其“按需采用”的理念,既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标,又避免了铺张浪费。“‘虹桥绿谷’的节能理念,不仅仅体现在规划设计阶段,而是贯穿在建设、运行甚至是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内。”张伯仑介绍,根据“虹桥绿谷”的碳排放量核算模型计算,这一项目较普通建筑,全年综合能耗可减少约132万千瓦时,折合约432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约901吨二氧化碳。“虹桥绿谷”项目已于3月26日正式奠基,预计2013年建成。
来源:中国上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