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今年本市将完成拆违300万平方米
申城久治不愈、经常复发的“城市囊肿”——违法建筑,经新民晚报持续关注并多次呼吁,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近日有关部门拿出信心、下定决心给出整治时间表:今年本市将完成拆违30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全市拆违总量约1000万平方米。
据了解,今年以来,仅就市民反映的热点,市府已下发督办单70件,实际拆除违法搭建44处。
“反映了50次以上,为何问题就是解决不了?”
来自统一受理全市违法搭建平台——12319城建热线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违法建筑举报电话中,重复反映同一违法建筑的有13109件,占来电总量的48.5%,其中有12件投诉甚至超过了50次。
急性病为何被拖成了“老大难”?“老大难”为何就没人管一管?对此,有关人士直言不讳,城建热线在接到举报电话后,会把相关信息转发至市绿化市容局拆违受理平台,随后再由平台分转至18个区县。按照市政府要求,整治违法建筑要做到城管、房管、规土三部门联合办公,但目前尚有一半区县没有落实。职能部门的内部机制没有理顺,给违搭者钻了空子,由此造成执法力度不大,查处进度缓慢。
城建热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处理好来电反应拆违“初次诉求”的同时,将重点解决市民反映了30次、50次以上的违法建筑问题。对于市民的举报,有关部门应限时到场、快速查处并及时反馈信息,建立长效完善的矛盾协调机制,全方位核实“反复诉求”,给出终极处理意见。
上有严规厉律,下有市民监督,可在这夹缝中间,违法建筑依然屡禁不止,问题究竟出在哪呢?对此,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首先,从违法建筑中能获得巨大利益,让不少人顶风而上。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聚居,搭建违法建筑,以房出租具有庞大市场需求,这诱发了强烈的牟利冲动;而在高档住宅区搭违,业主不仅能满足自己的享受需求,同时在房屋再出售中可赚得盆满钵满。
其次,在整治违法建筑中,机制上还有缺失。一是物业、街道等源头发现仍有待提高。近些年在部分别墅区,搭建阳光房,甚至将整栋房屋推倒重建等现象已不鲜见。因搭建之初没能及时制止,等违法建筑悄然“竣工”,与房屋本体结构相连,执法难度大大提高。二是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富裕阶层、社会名流的处罚没有落实,也是造成一些地区违法搭建风愈刮愈烈的重要原因。
市拆违联席办相关人员表示,今年,上海将部署开展全市违法建筑普查,各级政府部门会加大对违法搭建的查处力度,老的违法搭建将有计划地逐步清除,新的违法搭建则按照早期发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的办法坚决予以遏制。
来源:中国上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