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创新方法务求实效 上海人大2011年依法加强监督掠影

作者:chinazz    时间:2012-01-09 10:33:53    浏览:

 面对重大公共事件,人大再次行使专题询问权;为调研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人大代表兵分6路实地暗访食品单位;代表提交上千份书面意见关注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率队前往承办单位进行督办……2011年,本届市人大在综合运用好经常性监督方式的同时,探索运用其他法定监督方式,强化监督力度,务求监督实效。

  不避问题,直面重大公共事件

  “常委会调研了解到,有些建设单位忽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经常操纵招投标、压缩合理工期、拖欠工程款,请问市建交委,该如何落实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

  “关于轨交安全,有关部门和地铁运营公司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因为客流庞大,难以开展演练测试。请问市交通港口局,今后怎样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住宅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可忽视,这是‘11·15’火灾的教训。但上海一些较早建设的高层住宅和居民小区,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请问市消防局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对此有何举措?”

  ……

  2011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就“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开展专题询问。这是本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继“世博后城市长效管理专题询问”之后再次行使询问权。1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连番提问,市建交委、市发改委等5个部门的负责人认真应询,一一作答。

  对公共安全的关注,贯穿了市人大全年的工作。在“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专项监督中,常委会围绕建设工程质量、消防安全、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地下管线设施运行和生产安全开展检查,完成30余份调研报告。同时,将立法与监督工作相结合,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条例”,并制定通过“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条例”,吸纳监督工作成果,为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提供制度保障。

  屡屡暗访,深入利益相关群体

  一辆大巴开到某食品生产企业门口,几十个人鱼贯下车,换上白大褂,亮出证件,进门调研——这不是演电视,是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在做暗访。

  发霉的葱花搁在桌角,即将投入使用,市民代表曹丽芳向企业负责人发问:“肉眼就能看出有问题的食材,怎么能用来烤面包?”

  在一家馄饨生产工厂,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顾晓敏翻看采购记录,发现公司无法提供购货发票,仅有一些信息不完全的收据可作参考,她认为:“质监部门抽检时不要求企业出具购货发票,意味着生产企业拥有做假空间。”

  针对“问题馒头”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市人大将原计划于去年11月开展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提前到5月进行,350多人次代表分肉类、蔬菜、米面制品等6个小组,密集走访70余家食品单位。

  “暗访”是本次执法检查的一大特色,屡次“突袭”让检查组获得了大量一手信息。面对食品安全、物价、养老、医疗等热点民生问题,市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全力动员社会参与,听取利益相关群体和一线从业人员意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开通短信平台,设置专用邮箱、千户家庭问卷调查、“人大网议日”与网民互动等方式,请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人大工作,力求充分、真实反映各方利益诉求。

  加强督办,务求落实代表良言

  2011年,市人大代表提出书面意见1054件,已答复1020件,其中“解决采纳”的539件,“正在解决”的180件,“计划解决”的105件,“留作参考”的196件。代表们提出的强化菜市场公益性、开设双休日门诊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积极采纳。

  连续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都由主任和副主任率队,与提出相关书面意见的代表一起到承办单位督办书面意见,落实代表职权。

  2011年纳入督办的“食品安全”、“深化医改”、“住房保障”、“稳定物价”、“养老事业”、“调结构促转型”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7项专题,件件都是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深化医改”代表书面意见督办座谈会上,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自本届市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朱建民、安培、韩娜、柏万青、王文平、陈晓玲等代表多次为医改关键问题建言献策,上海医改方案和深化医改惠民措施的制定和完善,离不开代表们的智慧。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我们是在依法督办、认真督办,力求实效,真正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责任,着力推动代表工作与人大监督的良性互动,努力实现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历史使命,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