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金山积极推广新技术 “科技入户”让农民收入攀高
眼下,本应是水产养殖的农闲时节。但在金山区张堰镇水产养殖户徐建军的虾塘边,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一方4亩多水面的鱼塘上,架起的木架上已绷好了一条条铁丝,正等在棚顶覆上薄膜;另一边,约1亩多的鱼塘上,也正在搭建钢架大棚。老徐告诉记者,到本月底,这6亩虾塘都将搭好大棚,力争在3月初投放第一茬南美白对虾虾苗。
原来,利用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刚刚在当地农户中推广的致富新技术,能将池塘亩产值提升到原来的3倍。金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张明云介绍说,去年,他们推出了大棚养虾、虾鱼套养等科技入户“调优”项目,引导水产养殖户进一步增收致富。为让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金山区确定了30户水产养殖示范户,徐建军也被选中了。他们先后参加了8次培训班课,接受技术入户指导几十次,逐步掌握了水质调控、生物制剂放养改善水质等技术。
大棚养虾,到底“先进”在哪儿?老徐举例说,与传统养殖法不同,如今自己掌握了一种 “微孔增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采用微孔设备从虾塘底部增氧,这就为生长在水塘底层的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虾的成活率。由于大棚起到保温作用,虾长得更好更快,原来一年最多养两茬,现在可以成功养到三茬了。他算了一笔账:过去常规养虾,一般两茬亩产量总计在400到500千克,亩产值大约1.5万元,而采用大棚养虾,三茬虾亩产量可达1250千克,再加上提早上市售价高,这就使得亩产值轻松“攀升”到了原来的3倍。为此,他今年又新搭建了1亩多大棚。
新技术带来好效益,让其他农户看得眼热。在徐建军的带动下,周围已有了4户农民成了他的“科技辐射户”。养虾多年的姚卫国,在老徐的技术扶持下,也搭好6亩大棚养起了南美白对虾;爱钻研的虾农高明丰、於乐光等,眼下也正忙着准备在3月初将头茬小虾苗投放进塘。
“虾鱼套养”技术,也备受欢迎。记者在山阳镇华新村养殖户朱仁观的鱼塘边看到,他家的20亩鱼塘,都比人家的塘深挖1米左右,这是为了更加适合虾鱼混养。据介绍,51岁的老朱参加过上海海洋大学的专业培训,也是金山区家庭经营示范户。去年,他在20亩鱼塘里主养南美白对虾,同时,还根据对虾适宜水面底层生长的特点,在每亩虾塘里放养了美国鮰鱼和鲢鱼。这些鱼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层,来回游动为水增加了氧气,美国鯝鱼还喜欢吃死虾,为虾类减少了病害。此外,他还在鱼塘中种上一定比例的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让鱼虾更健康地成长。去年,华新村共有8户养殖户尝试了虾鱼混养。如华新七组戚阿云,前年16亩虾塘收入平平,去年采用虾鱼混养技术后,虾病减少了,产量提高了,年增效益达到7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