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金山4000多名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17人成功捐献
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床上,双臂插着无菌管的马晓燕十分平静:殷红的鲜血顺着导管缓缓流出,经造血干细胞分离后,又顺着导管流回体内。而此刻,一名远在北京的24岁男孩正等待着这无比珍贵的“生命种子”……
34岁的马晓燕,是金山区今年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该区第17位捐献者。截至目前,金山已有4000多名志愿者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其中17人成功捐献列全市首位。
每天四顿“补血粥”
【感言】马晓燕: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的生命因我而延续,是我今生最大的精彩。
这些天,刚完成捐献的马晓燕正在家中休息。她1.64米,平时体重不到55公斤。亲戚朋友、单位同事等纷纷前来看望:“真没想到,看上去瘦瘦弱弱的人这么勇敢。”
马晓燕是金山工业区劳动保障所的一名普通职工。2008年12月,她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去年10月,马晓燕接到市红十字会来电:一名在北京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与她初配成功,“你是否愿意捐献?”
回到家,马晓燕翻出书籍、找出网页,用理论依据说服了家人。然而,好事多磨。在例行体检中,马晓燕被测出略有贫血,暂不具备捐献条件。“对方错过了我,万一再也找不到配对成功的,怎么办?”为了顺利捐献,马晓燕一边服用医生开的药,一边让家人买来血糯米、黑芝麻、猪肝、红豆等煮成“补血粥”,每天喝四顿。一个多星期后,指标终于正常了。
2月13日、14日,马晓燕分两次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看着鲜血从自己血管流出,马晓燕有些激动:“希望能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做得最满意的事
【感言】朱刚:只要有诚信和勇于分担社会责任之心,你的爱就会成为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管理着一个300多名员工的物业公司,53岁的朱刚并不觉得累。而他正是金山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二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能够配对成功,也是一种缘分。”朱刚告诉记者,2001年9月,结婚10周年纪念日之际,他和妻子商量 “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两人一起报名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没想到,第二年3月,朱刚便被通知与一名河南女患者初配成功。那时,许多人对于捐骨髓还有顾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找到朱刚,直截了当问:“你会不会退缩?”面对疑虑和担忧,朱刚回答:“做人就是要讲诚信,请放心!”
经过体检和准备,朱刚顺利进行了捐献。一年多后,他收到红十字会转来的一封感谢信。朱刚记得接受捐献的女患者在信中留下了电话和通信地址等,但至今他都未主动联系对方:“知道接受捐献的患者恢复了健康、生活过得好,就可以了。这是我一生做得最满意的事。”
让生命不再苍白
【感言】杨世新: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6年多,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让更多生命不再苍白。
2月26日下午,43岁的杨世新来到金山中博学院,为年轻学生宣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杨世新不仅是一名入库志愿者,还是金山区红十字志愿者宣传服务队的成员。
“在我国,每年要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而获得新生。”在志愿者活动中,杨世新常常向身边的人传播这样的理念:“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它需要的仅仅是忍受短暂轻微不适的勇气。”
在一次次志愿者活动中,杨世新结识了同样是入库志愿者的女友,并与她结为夫妻。“可以延续一个人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也会变得更有意义。”杨世新说,金山新一轮造血干细胞入库招募活动3月3日下午举行,目前已有四五百人报名,“许多人的观念,正在慢慢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