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最高法报告显示:去年执行标的到位率76.3%升2.4个百分点
法院接待信访降四分之一
■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84万件,判处罪犯105.1万人,同比分别上升 7.7%和4.4%
■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
■共接待群众信访79万人(件)次,同比下降25.9%
知识产权审判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11日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介绍,去年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
面对快速增长的知识产权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出台加强文化创造者权益保护和科技成果保护等30项措施,指导各级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专利授权确权案件审判标准,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遏制恶意抢注商标、“傍名牌”等行为;依法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制裁垄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审理涉及工业设计、网络作品、民间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新类型著作权案件,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面对新类型知识产权案件的增多,全国人大代表公丕祥说:“法院在处理好案件的同时,还应延伸审判职能,既体现对知识产权人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也要发挥知识产权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
王胜俊指出,各级法院注重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同时加强执行工作,去年共受理执行案件255.7万件,执结239.4万件,执行标的到位率为76.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为解决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 “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委托执行以及委托评估、拍卖等工作的规定,强化对执行权的监督。同时,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推行财产申报调查、防止恶意诉讼、限制高消费等24项具体措施,构筑多层次惩戒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继续开展清理委托执行积案活动,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探索建立执行财产调查网络系统,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各地“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已达984家;2011年前三季度统计显示,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执行信访案件大体呈现“一降一升一少”良好趋势,即来院信访案件案访比下降、积案化解率上升、执行来访占全院来访比例较少;联动机制,立案、审判和执行三个环节协调机制,法院之间委托执行机制的完善,形成法院内外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合力。在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执行威慑、强制措施也有效震慑了意图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
2012年,各级法院将深化执行改革,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和司法评估、拍卖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厚表示,人民法院只有将执行工作落到实处,才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真正维护。
王胜俊指出,着眼于方便群众诉讼,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完善小额速裁制度。为了让简单的官司不再 “跑马拉松”,201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工作。小额速裁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答辩期、举证期不超过7日,能当庭调解的尽量当庭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裁判,减半收取诉讼费,大大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案件中,案情简单的小额诉讼占有较大比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副主任汤维建说:“小额案件冲突一般并不尖锐,事实通常比较清楚,所涉法律关系相对简单,当事人希望低成本迅速解决纠纷。如果处理纠纷的程序过于复杂,处理不当,纠纷还可能激化。”浙江高院立案一庭副庭长张军斌认为,在诉讼量不断增长和司法资源相对紧缺的大前提下,小额诉讼是现实而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