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从2013年起本市新增老年人口中逾80%将为独生子女父母
“十二五”时期,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增长机制,城镇职工平均养老金增加50%以上。从5月2日举行的上海市第三次老龄工作会议上获悉,到“十二五”末,本市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达到43万人;养老床位达到12.5万张,老年医疗护理床位达到2.6万张,总量达15.1万张,其中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需求的新增床位占70%左右。
根据预测,本市“十二五”期间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独生子女父母将逐渐成为新增老年人群的主体。从2013年起,本市新增老年人口中的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上海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的新趋势。预计到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
根据近期出台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区各区养老床位不低于区域老年人口的2.5%,郊区各区县养老床位不低于区域老年人口的3.5%。全市各区县、街道(乡镇)公建养老机构设施实现全覆盖,每个区县至少拥有1家以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建照料机构,其中收住失智老年人的照料床位不少于100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30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总数的7%。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100家以上,老年人社区助餐点200家以上。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按照每3万—4万老年人拥有一家的标准配置,同时配置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助餐点。同时,培养形成一支10万人左右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队伍。
“十二五”时期,本市将通过建立上海市老年福祉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积极开发、应用、推广新科技项目和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推动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在为老服务中的运用,鼓励企业开发“失智老年人定位装置”等适合为老服务和老年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继续为有需要的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为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低龄老年人的迅速增加,本市将有效配置为老服务资源,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率。特别是积极探索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的途径、形式和内容,加大老年志愿者在为老服务方面的力度。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老年志愿者注册人员总量将达到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