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沪首家公益人才培训机构成立 互动课上专家建议提升专业性
众多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创业者习惯自称的“草根”一词,正在业界遭受质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5月6日在沪表示,公益组织和公益人不该总以“草根”自居,而应当自信打出“专业性”的招牌,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
在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成立仪式的互动展示课上,王振耀对在场青年公益组织领袖和公益创业者提出了上述观点。在他看来,过分强调自身的“草根”属性,往往会使公益组织在推广公益项目时底气不足,亦难赢得以政府为主的公益服务购买方的充分信任。
“一些公益组织之所以屡屡碰壁,除政府方面可能存在认识不足等局限外,其自身业已习惯的“草根”定位,是更易被忽略的一大因素。”曾有多年政府工作经验的王振耀直言,自比“草根”非但不能为公益组织增强“民间性”和“公信力”,造成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听到‘草根’二字,人们第一个反应往往是,你还没注册;第二反应就是,你还很穷,没钱。”王振耀说,“如果总以这样的第一印象示人,谁还敢跟你打交道?”
对此,王振耀呼吁,作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应当把“专业性”、“不可替代性”打造为自己的标签。“你要告诉对方自己是专业化组织,并且用自己的专业视角说服对方,让对方意识到购买服务的需求,这样才能为自己打开服务之门。”
提升公益组织的专业性,也需社会多方形成合力。王振耀说,除政府进一步增强对包括公益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任与扶持外,共青团组织、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及培训机构等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尤需强调,“它们应当更多从动员型转向专业化,帮助更多公益组织和创业者切实提升专业技能。”
由多家机构共同创办的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5月6日在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成立。这是本市首次创办针对青年公益人才的专业培训机构,力争形成每年培育百名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千名大学生社团领袖和万名青年志愿者的“百千万”培养体系,并构建专业化、国际化的公益人才交流发展平台。
据介绍,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由团市委联合市社会工作党委、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慈善基金会等共同发起成立。同时,学院还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授权的“联合国上海志愿服务发展项目”培训基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为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