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加码京津冀:破行政体制沉疴 借鉴海西一体化经验
已于今年3月两会期间进行过人事调整的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 ),6月再次增任何立峰为副主任。至此,因医疗改革监管职能剥离而减员为10人的发改委副主任一职,再次将编制扩大到11人。
据国家发改委的官方资料显示,何立峰调任发改委副主任后,应由原副主任刘铁男接任者吴新雄接管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和应该由原副主任杜鹰接任者林念修接棒的、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在内的区域经济协调、西部开发等工作,已一并交由何立峰接手主管。
这也意味着,新一届政府力推的京津冀一体化将会打上何立峰的烙印。
携厦门经验北上天津
何立峰为政思路与风格可以从他之前的履历中管窥一二。自称客家人的何立峰祖籍广东省兴宁县,1955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永定县凤城镇。
官方公布的简历显示,何立峰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是系友。张高丽是于“文革”前考入厦门大学的最后一批学生,读的是计划统计专业,当过知青的何立峰,则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取者,读的是财政金融专业。
从1984年7月参加工作起,何立峰在厦门工作近15年,从普通干部做起。1985年到1987年之间,何立峰经历了从厦门市财政局副局长到厦门市财政局局长的升迁;1993年到1995年间,何升任厦门市副市长兼市经委主任、厦门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2005年从福州回到厦门主政,直至2009年调往天津。
曾在厦门市建设规划系统挂职锻炼、2004年起任厦门市规划局长的赵燕菁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何立峰在厦门的一项重要政绩是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
据厦门市–政府的公开资料显示,该工程是一项以改善海洋环境、拓展城市空间、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农村改造、建设滨海新城区为目的的重大项目。按照规划,该工程涉及的陆域面积达1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91平方公里,规划岸线总长58.5公里。其中,拟建设的东海科技园、轻工电子工业集中区约共25平方公里。
一位厦门市政府参与过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指挥工作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规划的缘起,是厦门市政府2005年开展的海域清理工作。
当时厦门市发现,无序的填海造地和围垦养殖让厦门境内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淤积现象严重。“淤泥久积不清,会破坏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此外,淤泥累积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水动力减弱,造成港区、航道淤积加剧,影响船只航道的安全。”港口,也就是厦门港,可以说是厦门的生命力源头之一,厦门政府觉得事态严重,于是立即研究出了清理的方案。
据厦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指挥部资料显示,这项历时3年的清淤工作,共清理环东海域淤积约50平方公里,约占厦门海域总面积的56%。清淤总量约达2.2亿立方米,使厦门海域纳潮量增加约4400万立方米,水交换能力改善30%。被清理出来的2.2亿立方米淤积物,后来又被排除水分吹填入集美、同安、翔安三区间的洼地,用这种方法,环东海域共新造地24平方公里,整治完成后,集美、同安、翔安连成一片。
对同时身为中国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国宝级规划专家的赵燕菁来说,厦门市的这个规划是他极少认同的作品之一。“他们这个项目不是粗暴地填海造地,也不是简单地在岛间粗糙连接,而是用白沙铺在海岸线上打造成人造沙滩,即达到了场平的作用,又增加了美感。这些沙滩与规划中的休闲泳场、游艇码头、红树林公园、旅游观光道路等休闲娱乐设施及商品房居住区、办公楼群、医院、学校、酒店等生活设施浑然一体,让人感觉不到人造的生硬,又为厦门打造了一处旅游风景。”赵燕菁这样介绍。
与专家和政府相比,久在厦门生活的人更重视同安、集美、翔安三地连为一体后带来的便利。“这样相连后,再修了跨海大桥,就能修铁路了啊,我家世代住在厦门,到我大学毕业厦门才有铁路直接外出,以前出岛都要坐船”,每当福厦铁路的动车穿过集美、驶上跨海大桥,旅途中的时代周报记者总能听到厦门的年轻市民们如是主动介绍。
广州铁路集团的一位副总经理也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正是由于这个规划在厦门的实现,当年的铁道部才考虑了沿海铁路的立项,使得厦门和深圳两大沿海经济特区间有了连接的铁路通道。
在2009年5月离开福建北上天津前,何立峰在福建省除了担任过经济特区厦门市委书记外,还在泉州市和省会城市福州市当过市长、市委书记,也是福建省委常委。
多位泉州人士向记者透露,没有何立峰在泉州的大刀阔斧,就没有今天的大泉州。
更多的福建省商界人士认为,何立峰在福建时倡导建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积极推进的海峡西岸经济一体化的政见,广惠于福建,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厦门跟天津有相似之处,天津希望能够移植何立峰的厦门经验,所以下决心把何立峰要了过去。一位接近天津市政府决策层的人士如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天津,何立峰成功推动了滨海新区的“十大改革”,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涉外体制改革等。其中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较早施行了集中审批制度。又促成了滨海新区行政区的成立,使得将原先的塘沽、汉沽、大港行政区合并为滨海新区行政区,完成了过去滨海新区从单纯经济区域向经济、行政区域合一的大区域转变。
从经济发展层面,他设想提出了加快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中心渔港经济区等建设的“十大战役”。“如果何书记的设想可以全部实现,将为滨海新区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惜目前上述规划只得到了部分实施。”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是介绍。
何立峰政见不能全部实施的壁垒“可能还是来自于行政体制的沉疴,上海自贸区也遇上同样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学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燕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何立峰任职期间的滨海新区,经济一直维持着高增长态势。2009、2010、2011年滨海新区的经济速度分别为23.5%、25.1%、23.8%,高于此前7年连续20%左右的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