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遏制权力滥用才能避免建筑性浪费
天津市两个著名的问题楼盘——“名门广场”和“水岸银座”近日将被拆除,涉及业主超过万户。而一个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顶的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成为“中国第一拆”。几乎同时,郑州一座2010年建成的天桥,因与当地地铁工程存在矛盾,被整体拆卸。短短两个月内,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倒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就超4600亿元。
建筑上的浪费并非新问题,无数短命建筑的累积,导致国内的建筑寿命普遍偏短。在国外的很多建筑还停留在百年以前时,国内同年代的建筑已被拆了并重建了多遍。有些建筑毁于青壮年,有些还在襁褓之中,有些则还未成型就被拆除,拆而又建的把戏之中,GDP的数据实现双倍的增长,不过其间的绩效性却是倍级下降。
究其原因,还是规划之父抵不过规划之神,专业的规划专家,不如领导的一句话。权力主导之下,总规也好,详规也罢,大抵都会沦为一种摆设。有的时候,换人如同换刀,今天甲领导主政则在此处画一个圈,明天乙领导主导又定一个调,哪怕是刚刚建成不久的标志性建筑,或者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高楼,大多都在烟雾弥漫中消失无形。一座城市如同被权力任意描绘的画图,随性所至任意涂抹,改天换地之间却无人过问那高企的浪费。
公开决策才能避免权力任性,给公共决策设置一道闸门则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建筑的拆与废,城市规划的调与改,理应实行专业把关、民意把关和内部把关的三位一体。一者,规划的调整必须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对其是否具有前瞻性,当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二者,规划的调整应当经过民意的把关,举行听证会应是最基本的程序要求,如果现有权利审查机制缺失的状况没有改善,那么权力型主导的格局就始终难以改变。三者,当这两个程序都完全履行之后,还应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或者审批,以更高权力的把关以做到内部控制。
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专业、民意和权力的把关,建筑短命之殇就不会成为普遍性现象,建筑浪费的顽疾才能最终得到缓解。
- 上一篇:我市加快推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
- 下一篇:张筱:让行政追责制度遏制“短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