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权力滥用才能避免建筑性浪费

作者:chinazz    时间:2015-12-22 08:42:03    浏览:

    天津市两个著名的问题楼盘——“名门广场”和“水岸银座”近日将被拆除,涉及业主超过万户。而一个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顶的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成为“中国第一拆”。几乎同时,郑州一座2010年建成的天桥,因与当地地铁工程存在矛盾,被整体拆卸。短短两个月内,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倒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浪费就超4600亿元。

建筑上的浪费并非新问题,无数短命建筑的累积,导致国内的建筑寿命普遍偏短。在国外的很多建筑还停留在百年以前时,国内同年代的建筑已被拆了并重建了多遍。有些建筑毁于青壮年,有些还在襁褓之中,有些则还未成型就被拆除,拆而又建的把戏之中,GDP的数据实现双倍的增长,不过其间的绩效性却是倍级下降。

究其原因,还是规划之父抵不过规划之神,专业的规划专家,不如领导的一句话。权力主导之下,总规也好,详规也罢,大抵都会沦为一种摆设。有的时候,换人如同换刀,今天甲领导主政则在此处画一个圈,明天乙领导主导又定一个调,哪怕是刚刚建成不久的标志性建筑,或者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高楼,大多都在烟雾弥漫中消失无形。一座城市如同被权力任意描绘的画图,随性所至任意涂抹,改天换地之间却无人过问那高企的浪费。

公开决策才能避免权力任性,给公共决策设置一道闸门则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建筑的拆与废,城市规划的调与改,理应实行专业把关、民意把关和内部把关的三位一体。一者,规划的调整必须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对其是否具有前瞻性,当进行科学化的评估;二者,规划的调整应当经过民意的把关,举行听证会应是最基本的程序要求,如果现有权利审查机制缺失的状况没有改善,那么权力型主导的格局就始终难以改变。三者,当这两个程序都完全履行之后,还应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或者审批,以更高权力的把关以做到内部控制。

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专业、民意和权力的把关,建筑短命之殇就不会成为普遍性现象,建筑浪费的顽疾才能最终得到缓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