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让行政追责制度遏制“短命建筑”

作者:    时间:2015-12-22 08:42:56    浏览:

    “名门广场”和“水岸银座”两个问题楼盘将会被拆除,涉及业主超过万户;仅仅一个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顶的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成为“中国第一拆”;几乎同时,郑州一座2010年建成的天桥,因与当地地铁工程存在矛盾,被整体拆卸。短短两个月内,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倒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不言而喻,“短命建筑”是官员贪腐的表象。媒体谐谑为“权力的任性”,是因为如此短命的建筑,多数是官员或为求个人政绩,背离民生初衷,盲目上马的“形象工程”;或与奸商勾结,违背当地社会实际的违法乱建工程。建得不合理,拆得就显得名正言顺,建了拆,拆了又的恶性循环,建造成反复重建,劳民伤财。一些官员无视民生疾苦,任性妄为。个人赚得盆满钵满,却让国家财政兜底补窟窿。

“有权就是任性”道出了权力寻租的实质。后任不管前任事,一届干部一次规划的无节制滥用权力;拍脑袋,独断专行的乱用权力;及商业化,资本化的异化权力都是“任性”的具体表现,滋生了官员贪污腐败的欲望,上演了建筑早夭的闹剧。

遏制这种贪腐“任性”,除了提高官员自身道德党性修养外,还需制度给力,监管得当,执行果敢。让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作,防患于未然;行政追责制度,给权力扎牢笼子,完善事后监管。让不负责,乱作为的任性弄权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承担相应的后果。特别是三中和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实施责任追求终生制,责任倒查机制。让调离高升已退休等不再是不负责任的借口和理由。从而在源头上督促行使权力的官员,建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岗位,权力和决策,实实在在的负起责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