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方红城:建筑是承载文化的城市之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如果说红墙壁瓦的故宫展现了北京的大气磅礴,那么十里洋场的风光则是上海滩发展的写照。截至去年,我国位居世界遗产名录第二,而这些世界遗产则大都是古代建筑。纵然历经千年洗礼,这些建筑仍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辉煌,它们是城市真正的灵魂。
建筑记载城市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则是这座城市文化的载体,二者宛如并蒂莲,承载着城市形象和文明的传递。南京乌衣巷狭小幽静,最初仅为三国时孙权驻兵之地,只是由于东吴军队身着黑衣,故以“乌衣”为名。但是后来居住于此的王导、谢安协助东晋立国,王羲之、谢灵运脱颖而出,使得此地成为文人骚客千百年来竞相凭吊、怀念昔日王谢风流的圣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不但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更是两晋历史的写照,这座小小的建筑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
建筑蕴含城市发展之魂。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建筑直接山寨国外经典设计,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脱离城市发展的灵魂,这些建筑就难以融入城市整体。反观北京,故宫始建于明,修缮于清,昔日的设计依据《周礼》,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宫殿风格,其中蕴含着两朝皇权的威严气派。如今,北京的设计别出心裁,国家大剧院居中而立,央视新大楼拔地而起,国家体育场放飞梦想。这些充满时代气息与发展期望的建筑,是对北京腾飞梦想的最好诠释,它们寄托着发展创新的战略思考,其自身寓意蕴含着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许。
建筑彰显城市风向之魂。近年来,世界最高、建筑最快这类字眼在我国各地的地标建筑中频频出现,希望以此展现城市的独特风格。其实,城市是人们生活之所,高大上的地标固然美观,但与生活关联并不大。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城市建筑发展提出了人性要求,而十八大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是对建筑未来的指引。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节能环保建筑不断增多,绿色建筑渐受关注,而诸多地区更是将昔日恢宏雄伟的地标规划改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城市建筑的转变彰显着城市发展的最新风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一座有特色的建筑就是一座丰碑。文学大师果戈理也曾说过,“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城市建筑既是物质文化形态,更是精神文化形态。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造就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建筑文化瑰宝为后世所珍惜永存。
- 上一篇:推广绿色建筑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下一篇:杭州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