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 强化电力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的通知
- 挖掘数据要素 强化整合融通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 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浙江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厂网联席会议
- 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 我国建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

中央新政对城市建筑“大洋怪”说不
中国各地城市争先恐后建设摩天大楼,但背后隐藏着维护、消防安全等风险不可忽视。
“摩天大楼就像奢侈品,有的女性不计成本买奢侈品,但买了之后却没能力打理,风险随之而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万谦对长江商报记者说,摩天大楼背后的风险值得各地警惕,一定要量力而行。
针对当前一些城市的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等现状,近日中央新政明确“说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
高层建筑管理维护成本高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万谦说,消防云梯一般只有100米高,高楼超过这一高度就无法进行救援,除非动用直升机灭火,而现今我国有多少城市消防队配备有直升机?高层逃生的可能几乎为零。
而实际上即使配备了直升机,也很难确保万无一失,毕竟航空消防难以提供足够的水量,也难以精确投射。长沙“天空城市”规划一发布就引起外界哗然一片,其中就与其宣称全钢结构有关。在专家们看来,全钢结构其耐火性虽比钢筋混泥土强,但在极端高温条件下会疲软变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耐火性问题。万谦说,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就是钢结构,它在大火中轰然垮塌,使预计的灭火和救人计划全部泡汤。
水火无情。在消防隐患之外,面对中国多个城市地下水超采的现状,摩天大楼能否“站稳”成为另一个隐患。万谦认为,摩天大楼基坑工程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对地质环境有明显影响。“地下水超采可导致地下结构空心化,从而无法承载地表建筑,加剧地陷或地面沉降。也就是说,“长”得越高的城市地面沉降越严重。
超高层建筑的管理维护也面临巨大挑战。超高层建筑一般会容纳上万人同时办公,对通风、供电、供暖、给排水、电梯等系统的要求也更高。为了减少高空气流扰动,超高层建筑一般都封闭运行,上海金茂大厦的空气流通和冷暖调节全靠一台功率高达28000千瓦的空调,相当于9000多台一般家用空调的功率总和。如果这台空调出现故障,就意味着全楼上万人都要在闷罐里工作。造价昂贵、动辄近百部的电梯系统,更是维持超高层建筑健康运转的心脏。一旦“掉链子”,后果不堪设想。世界上最高的住宅——414米的阿联酋迪拜“公主塔”,电梯发生故障,住在顶层的富豪不得不爬97层楼才能到家。
“即便是清洗每栋高楼10万平方米左右的玻璃幕墙,也是个艰巨的任务。超高层建筑的‘超高’,不仅是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是对管理品质的要求。它需要一整套现代化、精密化、智能化的运转系统,是传统楼宇管理所无法企及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说。
会否陷入“劳伦斯魔咒”?
“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这是德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著名的“摩天大楼指数”论,又被成为“劳伦斯魔咒”。中国城市大规模建设摩天大楼,会否陷入“劳伦斯魔咒”?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各地兴建摩天大楼,往往都是在信贷宽松、投资激亢时动工,在数年建设后,可能会遭遇经济向低谷回落的危机,导致烂尾工程或者大楼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上世纪90年代巨人大厦的流产、2011年迪拜大厦的危机,就是劳伦斯魔咒的例证。”财经评论员陈东海说。
但更多专家认为这在中国不会上演。“‘劳伦斯魔咒’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的一些城市完全具备建设摩天大楼的实力和能力。”经济学家宋清辉说,经济学上并无一个判断经济发展衰退的模型,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速在全球属于一枝独秀,目前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对全球经济贡献也是最大的。他认为盲目建设摩天大楼确实有可能会将中国经济拖向深渊,但是若在建设之前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项目总体策划,建设摩天大楼总体而言可能利大于弊。在国内不少成功转型的城市,核心CBD的迁移往往都是由摩天大楼推动的。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周毕文认为,摩天大楼热是泡沫化的产物,在他看来,等到人们思维回归理性的时候,就不会再建这种高楼了。
万谦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摩天大楼应该会越来越理性,但这股热潮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中国一二线城市,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建设大量摩天大楼,而且相对风险较小。”他担心的是三四线城市不顾自身实力建大楼,可能会陷入“劳伦斯魔咒”,“搞得不好,就会砸进去。”
在他看来,只有一个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才能建摩天大楼并可带动经济继续发展,如果经济本身发展不好,欲通过建摩天大楼来拉动经济,则会受到市场惩罚。万谦提醒中国地方政府,如果把摩天大楼比作人参,只有人体健康则能起到补身体的作用,反之如果人体虚,人参可能就是送命的毒药。摩天大楼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也一样。
建筑设计拒绝“大洋怪”
目前中国城市规划随意性很大,而规划在城市建筑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纳入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不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意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规划建设、批准、执行上戴上了“紧箍咒”。如《意见》要求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针对目前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的现象,《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建筑设计管理,要按照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倡导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交融和升华。
万谦说,《意见》是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当长时间内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提出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对当前建设设计管理有现实意义。之前我国城市建筑是“适用、经济,(可能)美观”的原则,这次加上了绿色这一概念并去掉可能两字,强调了建筑设计管理的绿色特征,意味着未来建筑要注重长期使用及综合考虑,不能只顾眼前。他认为《意见》虽很难抑制住各地建设摩天大楼的热情,但能促进各地摩天大楼建设得更加科学、合理。